中广网白城6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尔沁沙地与松嫩平原交界处的吉林省向海湿地是防止风沙进入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由于受干旱和供水不足影响,十年来,向海湿地面积由3.6万公顷锐减到3600公顷,减幅达90%。珍稀的蒙古黄榆面临大片死亡,许多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
为此,国家防总曾决定从内蒙古察尔森水库应急调水挽救向海湿地,可即便如此,也只能解一时之渴。向海湿地,十年十旱,年降水量仅38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870毫米,应急补水迫在眉睫。
不到早上8点,记者来到向海保护区种子站屯,在这里生活的村民已经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了。在村头的一座院子门口,女主人张秀兰看到来了记者,赶紧打扫地上的羊粪。院子虽然不大,但是院子中间却打了两口水井,一口是铁锈斑斑的手压井,一口是崭新的电泵抽水井。男主人韩春发说,由于连年干旱,压水井已经不能用了。和记者聊天时,韩春发指着另一口井说,现在用电泵抽水,水流的快慢也大不如从前。
韩春发解释说,“就是地下水位下降了,下降太多了,抽水也费劲。假如湿地再破坏或者上面不来水,这个几十米的井可能也出不了,双道那边已经打到110米的水井了。”
对于在向海保护区生活的村民来说,没有了水,种粮没有保障,牲畜也面临生存危机。但是这些年,向海的水确实一天比一天更少了。韩春发说,“2千公顷渔场都干了,瞅着秃溜溜的,现在树根扎地好几米深还旱死呢。”
给湿地找水源,成了向海最揪心的问题。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杨军说,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宁愿付出“高代价”来实现人工增雨作业。杨军对记者说,“就是其实我们这云层很好的,有些云彩下不来雨,这项目如果搞成,每年增加几十毫米降雨,对湿地补水也是很大的一块,因为没有别的渠道的时候,天空的雨多降点也是挺好的。”
6月的向海,天气闷热难耐,天上偶尔会洒下几滴雨水,但这丝毫不能解决向海干渴的困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为未来担忧,他们害怕,说不定过上几年,这里的农村会变得和城里一样需要花钱买水喝。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