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之浅见

媒体:鄱湖人家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4/3/20 6:35:50

江西省余干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吴玉军

 

   鄱阳湖湿地是指鄱阳湖在天然、人工、常久、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能够保持静止、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由天然的鄱阳湖、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构成,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公里。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鄱阳湖湿地,烟波浩渺、水域辽阔。漫长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东南季风大量水蒸气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湿地鱼米之乡。

鄱阳湖湿地具有五大特性,一是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二是系统的生态脆弱性,水文、土壤、气候,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三是生产力高效性,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四是效益的综合性,湿地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经济效益。五是生态系统的易变性。任何生态系统都是脆弱的,如果过度开发或者保护不当就会改变其特性,鄱阳湖湿地也不例外。鄱阳湖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对于维护本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维系流域绿洲生态安全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等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本文笔者试从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现状

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四大类,总面积70517.25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0.27%,其中河流湿地面积10627.84公顷,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5.07%;湖泊湿地面积40101.57公顷,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56.87%;沼泽湿地面积7118.04公顷,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0.09%;人工湿地面积12669.8公顷,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7.97%。

   近年来,余干县委、县政府积极策应国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作,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举措。

1、鄱阳湖余干县流域周边的乡、镇、场积极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以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为重点,改善了水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人民得实惠。

2、鄱阳湖余干县流域周边的乡、镇、场加大了保护湿地资源的宣传力度,普遍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大力治理脏、乱、差;进一步制定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树立村民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继续巩固文明庭院创建成果,充分发挥了文明庭院示范带头作用,以一户带一片,以一片带一村,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农村的整体文明程度。

3、通过对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的政策落实与宣传,使得全县的水更清了,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也逐渐多了起来,成为了渔类和候鸟的天然乐园。

二、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湿地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余干县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滞后,排放不达标,一些中小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湖泊,使得境内的天然湿地成了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导致湿地水体和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湿地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

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和进行大量湿地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沙化等进程加快。同时,大量修建高标准混凝土渠道等水利工程,隔断了自然河流与沼泽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导致湿地水文变化,功能下降,逐渐消减。

  3、盲目开垦和改造利用湿地的现象严重

受经济利益驱动,湖区沿岸的农民盲目开垦农用地、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等也直接造成了鄱阳湖余干县流域天然湿地面积消减。

     4、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地方性法规的配套、执法制度的建立、执法机构建设等方面还相对滞后,没有把湿地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执法方面,还存在执法人员少,缺少必要的装备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5、湿地保护与恢复监测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由于鄱阳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湿地研究、监测、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湿地效益评价指标,所采取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列分析比较困难;以往对湿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比较少,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全面、系统、科学、准确评价湿地效益的要求,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是对鄱湖流域湿地近年来的面积、数量变化,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缺乏定期的监测。环保部门虽然对湿地进行了污染监测,但在布点数量、测定时间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监测方法、设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导致在信息利用方面数据、参数等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成果共享。

三、鄱阳湖余干县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污染

大力加强监督检查,限期治理,尽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等强硬措施,实现清洁生产,安全排污。要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农业环保生产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全面掌握城郊开发区的湿地污染情况,搞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指标,消除或减少对城郊湿地的污染,将城郊湿地污染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并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加大对鄱阳湖及其上游流域的造纸、酿造、印染、制革、医药、矿产以及各类化工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尽快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完成治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等强硬措施,实现清洁生产,安全排污。在鄱阳湖及其上游重要区域内城镇新建、在建污水处理厂需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备,保证出厂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已建污水处理厂应尽快完成脱氮除磷改造,经处理净化后的废水还能再次运用于其他领域,真正做到清洁生产;对于农村生活污染,应因地制宜开展污染治理,科学规划畜禽饲养区域,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式,确保达标排放。全面掌握城郊开发区的湿地污染情况,搞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指标,消除或减少对城郊湿地的污染,将城郊湿地污染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并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加快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步伐

在规划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时,应坚持以保护鄱阳湖生态湿地为中心,保证越冬候鸟不减少、湖区水质不下降、湿地功能不衰退为原则,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可以通过对湖水位的有效调控,实行控枯不控洪,在枯水季节保持适度的水深与水量,增加水体的水环境容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并维持一定的水陆交替状态,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同时,应注重保持湖泊生态体系的平衡,尽可能维持符合生命节律的水速、水位、水质和鱼类洄游的水流条件,以保护鄱阳湖与长江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建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源补充不足,土地沙化趋势严重,湿地生物丰富的部分已开垦荒滩、洼地湿地低产田和因渠道年久失修,通、排水不畅,水质污染严重,水生动植物种类、数量、生长量都有所下降的部分天然湿地,实施退耕还泽还(滩)工程。并通过开展灌区设施配套,增加该区域渠道衬砌工程量,增加配水计划,定期清理淤泥和河道堆积物,疏通河道渠系,采取湿地补水、蓄水等措施,恢复湿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鉴于鄱阳湖生态湿地独特的环境和位置,及湖区百姓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区分散细碎、湖区缺乏统一的协作机制、没有稳定的替代经济来源等现实,应在国家层面上尽快建立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鄱阳湖生态湿地的保护者从利益上进行补偿。可以从矿产、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资源开发和电力建设、排污权拍卖等方面征收和获得生态补偿费,建立省级环保生态补偿基金。

  3、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全县湿地资源调查资料,建立余干县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健全湿地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湿地保护区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状况、周边居民点分布及交通、水电、通讯等综合因素,在保护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重点区域设立保护点,并配备监测设施、通讯器械等,进行正常监测工作。对重要湿地进行调查、评价和监测,采用统一的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编制湿地监测规划。

为了获取实时准确的水量、水质的信息,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湿地监测系统,启动水质水量的动态监测,增加监测站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范围,及时掌握鄱阳湖及其上游流域的水情、雨情、墒情、地下水、泥沙等的变化动态。全面建设鄱阳湖及其上游流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启动县级工业园区环保监控中心建设,形成一套完善的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的体系,最终达到能实时动态地监测监控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藻类易发期易发地的监测与监控,对水质和水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分析,制订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和应急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建立湿地候鸟栖息地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鄱阳湖流域湿地是天然候鸟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据调查,现有浮游动物183种,其中原生动物14科26种,轮虫类12科85种,枝角类7科48种,桡足类5科23种,和水母1种;底栖动物106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87种,水生昆虫5目8科17种,寡毛类12种;鱼类122种,隶属12目21科77属;昆虫有10目63科227种;两栖,爬行类78种;兽类52种;隶属8目19科,鸟类310种,其中典型的湿地水鸟159种,其中留鸟45种,冬侯鸟155种,夏侯鸟107种,迷鸟3种,有13种为世界濒危鸟类;属国家保动物54种,其中1级保护动物10种,2级保护 动物44种。要实施围栏封育,加大恢复区迁徙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停歇地的湿地优先保护和恢复力度。设立固定宣传碑、牌,对已退化的沼泽草地进行改良,恢复天然植被和水禽栖息地,禁止人为活动影响湿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鄱阳湖素有“白鹤世界”、“珍禽王国”之称,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而且也是珍禽候鸟的第二故乡,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应加大笼舍、围网等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救助、治疗、驯养、繁殖等设备,建立湿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便抢救、收容、治疗珍稀野生动物。

  5、加强水域滩涂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鄱阳湖区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已记录的浮游藻类植物有8门54科154属,其中绿藻门78属,占50.6%;硅藻门31属,占20.1%;蓝藻门25属,占16.2%;金藻门和裸藻门个6属,分别占3.9%;黄藻门4属占2.6%;甲藻门3属占1.95%;隐藻门1占0.66%。在这些植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红花子莲、白花子莲、芡实等。

水域滩涂生态体系是湿地的重要支持体系,要加强湿地周边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开展好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减少湖、低洼滩涂围堰、围垦种植水稻的人为改变耕作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费,要逐渐改变目前有些产业(如围网养殖)无偿使用的现状,实现有偿使用

    6、进一步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

通过对《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宣传,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提高公民对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形成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良好环境。一是大力宣传湿地保护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和提高公众对湿地和湿地保护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结合相关活动,集中开展有关湿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方面的教育活动。三是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用于科学普及、基础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的科普书籍和专业教材,广泛普及湿地和湿地保护科学知识,将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全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水平。

 

阅读 118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