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丽艳 齐炳华
辽宁省本溪市从过去一元支撑的工业主导城市正向多元支撑的现代城市转变。近年来,本溪依托资源优势,将“枫叶之都”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让一枚小小枫叶释放出巨大能量。
本溪市森林覆盖率达76%,居辽宁省首位,全市19处国家级风景区中,有15处拥有丰富的枫叶景观资源。近年来,本溪依托资源优势,开展了“枫叶之路”“枫叶之园”“枫叶之村”和“枫叶之馆”等建设。2009年,本溪市确定建设“三都五城”发展战略,“枫叶之都”建设正式成为本溪城市发展战略决策。2011年9月28日,本溪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枫叶之都”后,本溪市人大常委会将枫树确定为本溪市树,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枫叶节”。为加大建设力度,本溪市委、市政府出台《本溪市枫叶之都行动纲要》,将“枫叶之都”建设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单位。每到秋季,国内外赏枫游客云集本溪,“十一”黄金周变成“黄金月”,其中仅关门山森林公园日接待游客最多时超过3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
近年来,本溪市以建设“枫叶之都”为契机,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建设森林公园。目前,本溪市一半的国有林场进行了森林旅游项目开发,建成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和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在辽宁省首个秋季赏枫“黄金月”期间,本溪市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向社会发布25期枫红指数和25期近1万字的赏枫知识,极大地提升了“枫叶之都”的知名度。
为不断完善旅游项目,本溪市推出春季“赏花踏春”游,通过自然景观与人工移栽相结合方式,大力发展天女木兰和映山红等赏花项目,建成10条观光赏花带吸引游客。夏季的“避暑洗肺”游,依托山水相依、林丰水美、负氧离子含量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天然氧吧休闲游。秋季的“观枫休闲”游,本溪借助“枫叶之都”的影响,加快推进重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枫叶旅游多样化建设。冬季“林海雪原”游,本溪发挥本市冬季林海、雪景、雾凇、冰奇等优势,加快青云寺、同泉等多个森林滑雪场和山地运动场建设,在全市10个森林景区开展主题活动,打造“林海雪原”“林海雾凇”等品牌。目前,本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初步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全市形成了一条长200公里,包括关门山、老边沟等生态景观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
在2016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授牌仪式中,本溪县和桓仁县在参选的9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荣获2016“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借助这一利好消息,本溪建设了4个森林疗养区和健身区,并结合沟峪经济发展,依托有条件的林农、林工建设了一批“森林人家”,在林区相继推进“森林小镇”建设,开展森林产品种植、采摘及参观,推介森林食品和森林旅游产品。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国有林场结构转型。本溪市国有林场依托森林资源,从过去的变“砍树”变为“卖景观”,实现了“树不倒,钱不少”。2011年,桓仁县8家国有林场共同出资组建的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于2013年9月开园营业,仅“十一”假期,景区游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当月旅游收入100万元。2016年的“十一”黄金周,枫林谷森林公园景区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收入600多万元。和平林场干部职工成为景区的管理员、服务员和护林员,普通职工每月收入3900元,还有“五险一金”的劳动保障,这个原本最贫困的国有林场成为桓仁县最富裕的林场。
凭借在森林公园景区周边的便利位置,本溪市农民直接从事运输、导游、经销土特产品,有的办起农家乐,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本溪有11个森林旅游特色乡镇、45个森林旅游专业村、1000余个农家乐,带动近10万农民增收,全市农民人均涉林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