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云南社科专家结束昆明行活动,参加“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高端论坛。专家分别就昆明城市发展与定位、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业发展模式与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文化昆明提出建议。
论坛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红苹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瑞才,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新松分别在论坛上讲话。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余功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显忠,市政协副主席陆玉珍出席论坛。
昆明要提升文化产业时尚元素
祈述裕:国家行政学院文化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昆明的优势一是气候,这是所有省会城市无法比的;二是多样性;三是区位优势。体育文化产业、花卉产业、康体产业、时尚产业等,都可以作为昆明的优势来发展。
昆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时尚元素不足,比如刺绣。昆明有责任提升本省文化产业的时尚元素,同时吸收东南亚的元素。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桥头堡
王玉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
建设桥头堡应平衡沿边开放的功能和地位,同时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环境保护,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桥头堡,昆明应起到对全省州市的榜样作用。云南是重要的西南环保屏障,这是天然的屏障,我国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少。
昆明可以建设湿地森林城市
杨宇明:国家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云南林业科学院院长
滇池治理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杨宇明作为专家,提出了需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地方:滇池、西山是昆明最重要的生态资源。种水葫芦、中山杉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种和收。像入湖口,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如果水葫芦过于密集,会因缺氧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昆明的湿地公园建了很多,但目前还是以景观功能为主,生态功能还不明显,下一步昆明的湿地公园怎样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杨宇明建议多建湿地公园,五甲塘、西亮塘可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昆明可以建设湿地森林城市,以乡土性、多样性的生物为主,乔灌草结合,乔木更多地布局在湖岸带,而不是湖滨,湖滨的乔木太多,会造成湿地的陆地化。
防浪堤是造成蓝藻多的一个因素,防浪堤应尽量减少。
昆明应定位休闲文化旅游城
范建华:省社科联主席
昆明不属于工业城市,但不是没有工业的城市;也不是农业城市,因为昆明缺乏农业发展的空间;昆明也不是科技创新型城市,因为缺乏人才支撑。昆明的定位应该是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城市。
昆明的最大优势是气候,气候就是昆明最大的产业,春城可以建成中国最美最好的吃喝玩乐之都,夏天出售春光,冬天销售阳光。
建议在翠湖周边建城市雕塑群,把西南联大和讲武堂的名人都塑在这里,在大观河建楹联碑和楹联博物馆,把东风广场建设成为护国广场,成为昆明的地标。
相关新闻
云大专家为“城市病”把脉
提升城市品质
就要科学布局
“如果有更好的城市,就有更好的生活。如果是一个糟糕的城市,定有糟糕的生活。”昨天,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施本植,为昆明市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座。
施本植说,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密度提高有利于实现城市集约发展。“人们总是倾向于集中到城市的理由很简单,城市经济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施本植提出,昆明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就是要有效提高经济密度,通过集约获得规模效益。同时,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与物流体系,缩短与国内主要市场的地理距离,更要加强对外贸易。
对于城市的发展,施本植说,由于人口过多地向城市进军,包括昆明在内的众多城市出现“城市病”,因此要结合城市实际加以防治。“首先要实现城市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三位一体’探索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同时要做到政府决策、企业推进、百姓参与结合,在这当中找到利益均衡点,做到良性循环。”施本植表示,要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对城市进行科学布局,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杨理锐 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