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升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经过一年的保护与恢复,植被生长茂盛,芦苇相连成片,由于木质栈道、车道、村道交织,进入冬季游人依然较多,居民防火意识差,目前湿地存在火险等级较高的严峻形势。一旦失火,有可能造成木质栈道、村庄、鸟类栖息地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火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采取发布公益广告、书写宣传标语、设置防火警示牌、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宣传进农户、进学校、进企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国家湿地公园的防火宣传不留死角,提高广大群众、游人的防火意识。
二是健全防火制度,依法管理火源。尽快制定发布《甘州区人民政府湿地公园防火戒严令》,营造浓厚的湿地防火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火意识。管住重点人群,对少年儿童、痴、呆、傻等特殊群体落实监护责任,防止过失放火引发火灾;规范野外生产性用火方案,以人工清理铲除田埂杂草为主,禁止春耕烧荒,确需使用烧火清除杂草的,应上报林业防火部门批准,由防火部门安排足够的人员现场组织、指导、监督,确保不发生跑火;在主要路口、重点区域设立哨卡,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且对祭祀等重点时段加强监管力度。
三是加强联防力度,落实防火责任。湿地公园所在的各乡镇及森林防火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防火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清楚、划片包干、责任到人,自上而下,将湿地公园防火工作细化到人头、地块。及时组织力量深入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开展防火工作检查,对发现的火险隐患及时整改消除,确保防火安全。
四是训练防火队伍,做好扑救预案。按照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的要求,以临战状态认真落实好组织指挥、人员调配、机具装备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完善落实湿地火灾应急预防扑救预案。为了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应对、处置突发性火灾能力,切实提高扑火队伍实战水平,应组织乡村、消防应急分队在重点地段开展冬季火灾模拟现场防火演练工作。演练内容包括快速集结、熟悉道理、机具操作、扑火实战等,练就分兵扑救、协同作战、控制火头与扑打火翼相结合的战术,确保风力灭火机、水枪、干粉灭火器等机具和专用防火物资安全、快速、高效、有序地使用。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一线调度、快速反应、重兵扑救,最大限度降低火灾损失。
五是适时收割芦苇,保护湿地生态。面对芦苇生长茂盛、火险等级高的现实,可在芦苇地冰层达到安全厚度时,组织人力在栈道、居民点、游人集中地收割芦苇,形成防火隔离带;芦苇是优质的编织、造纸原料,在我国造纸原料中,芦苇占26%,用于造纸的芦苇每年达160×108吨,收割有使用价值的芦苇可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沼泽中的芦苇对污染物质具有吸收、代谢、积累及污水净化作用,芦苇长势越好,密度越大,净化水质的能力越强,芦苇生长后期,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大大高于周围水体中的浓度,收割后那些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可异地转移;氮和磷是芦苇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根茎周围土壤水中氮的含量过高,对植物的相对生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芦苇的收获,可携带大量从沉积物中所吸收的氮、磷,使物质循环和元素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更加简化,另一方面过剩的氮和磷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芦苇收割后,翌年返青见绿早、生长茂盛,旅游景观效果好。
(作者单位: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