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长江和汉江分水岭上的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和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这里一度被围湖造田侵蚀殆尽,经过多年来的生态修复,已经基本恢复了罕见的亚高山湿地原有风貌。
“湖北省政府投资4.8亿元,自2008年对大九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湿(林、草)工程,核心区内禁止人和牲畜活动。目前,大九湖湿地恢复3万多亩,基本恢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生态状况,水质达到Ⅱ类。”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岳发号说。
大九湖湿地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如何走上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之路的?又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做出了哪些贡献?记者近日来到实地进行采访。
■扩大移民范围
□实行整体搬迁
大九湖湿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开展南水北调生态带建设,有效落实水质保护措施,有利于进一步保障调水安全,对于促进沿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已将湿地核心区内92户437人的移民按照就近后靠的原则搬出了核心区,并创造条件完善配套,基本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目标。但由于搬迁不彻底,导致大九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文华说。
据了解,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主要有两项。其一,对湿地核心区和主要汇水区附近的农户进行移民搬迁,新建移民安置区进行集中安置,并引导、鼓励搬迁户寻找致富项目;其二,鼓励不直接污染水源区但又因生产生活影响水源质量的,核心区外的、零星的、分散居住的农户,搬离原居住区,集中联片,完善配套设施,统一排污。
但是,为排除人为活动对湿地的污染和干扰,确保一湖清水送京津,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九湖湿地新一轮的移民搬迁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计划投资3.2亿~3.5亿元,将大九湖湿地范围(南水北调流域区)内309户、1440人及13家机关单位全部搬离大九湖湿地。
考虑到全区各乡镇的规划发展情况,大量居民移出九湖镇迁往其他乡镇困难较大。“我们将在25公里之外的大九湖湿地大门入口附近的坪阡新建一个集镇,用来安置移民百姓。这里将集旅游度假、避暑疗养、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今后,大九湖湿地只用来观光旅游,通过种草、种树、还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宾馆、饭店也将搬迁至坪阡镇。此举将彻底还原大九湖湿地原始的自然面貌。”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谭开甲介绍说。
据了解,2013年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经入户调查后,编制出生态移民规划。计划3年内搬迁完毕。
谭开甲说:“第一年拿出1亿元搬迁100户,第二年拿出1.5亿元搬迁150户,2015年基本完成搬迁工程。目前已搬迁1/3居民。”
■生态移民困难
□资金缺口较大
对于生态移民计划,当地一些居民对未来生活不免有些迷茫。“家里有10多亩地用来种玉米、土豆等,还养了几头猪、几十只羊,每年收入6万~7万元。祖祖辈辈习惯了这种种地、放牧的日子,搬走以后,生活该怎么办?”一位村民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整体移民搬迁后,会有专业人员对房屋、土地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标准发放给百姓补偿金。根据湖北省第46号文,每亩地补偿两万元,一户可获40万~50万元。搬到坪阡镇后,达到人人有房住、户户有店铺、家家能致富,鼓励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比过去种田收入会高很多。”谭开甲表示,即便如此,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普通百姓愿意搬走,共享旅游资源。而从事餐饮、住宿为主的百姓一年收入达20万~30万元,让他们搬迁则困难重重,付出的代价较大。
对此,神农架林区政府决定,对具有从事旅游经验与经营能力的移民户,采取打造农家旅游主题社区的方式,鼓励、引导其建设农民公寓,采用多户联营方式新建旅游农庄,实现居民的居住与经营分开。对没有旅游经营经验与能力的移民户,采取一户一宅的农耕经济为主的安置方式,利用坪阡开阔地势发展种养殖业,从而合理统筹资源。
除了劝说居民搬迁困难外,资金匮乏的难题更为突出。目前只能通过把省、区相关项目资金进行捆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谭开甲说:“大九湖建设资金和移民搬迁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光山林、土地、房屋拆迁就需要1.7 亿元。然而,并没有专门针对土地、房屋征收的生态补偿资金,而且集镇建设、公益设施配套均没有专门项目资金。”
面对资金紧缺现状,后续发展怎么办?谭开甲提出,应该把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纳入国家长效生态补偿机制中,申报国家、省(市、区)生态补偿项目。他强调,南水北调受益地区应该反哺为保护水质做出牺牲的大九湖湿地老百姓。同时,湖北省也应加大建设资金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
■控制污染源头
□保障源头水质
大九湖西北角的落水孔是一处神奇的地方。湖水流到这里,便旋转着灌入地层不见,这个水凼永远填不满。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大九湖附近没有河流,这样的落水孔大大小小有40多个,湖水全部经由这些落水孔找到出路,形成地下暗流。曾经有人将稻壳等漂浮物放入其中,这些漂浮物之后从堵河上游的小溪流中冒出,证明了大九湖是堵河的源头。
而堵河水流入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在大九湖湿地落水孔处一标识牌上可以看到:一汪碧绿而澄净的秀水,汇聚到汉江支流堵河,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往北京、天津。工程竣工后,北京人、天津人每喝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来自大九湖湿地。
那么,大九湖湿地是怎样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的水质呢?
大九湖湿地首先从源头进行污染源控制。以前,畜禽养殖牲畜粪便排放量大,反季节蔬菜种植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极大地造成了水源区的水质污染。“现在,大九湖湿地既没有工业,也不再种植反季节蔬菜。”谭开甲说。目前,通过协商补偿解除了两家外来投资商在大九湖开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和早期旅游发展的合同,收回了大量围湿垦荒的土地。
同时,大九湖湿地还新建了大九湖污水处理厂,对集镇17家机关单位及90余户居民近1500人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对集镇及周边农户的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神农架林区环保局副局长何莲表示,今后,大九湖湿地禁止建设任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宾馆和饭店都不准再建。同时,不允许发展湖中养殖业,湿地周边土地种植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
为保护水质,大九湖湿地还经常向湖中放养一些用于净化水质的鱼类。“我们还建了湿地保护科研博士站,用来进行水生生物研究,寻找适合湖中生存又能净化水质的水生生物。”谭开甲说。
除了人为努力外,大九湖湿地还有一个天然神器——亚高山泥炭藓。它不仅可以吸收超过自身体重20~25倍的水分,更重要的是能过滤、净化水质。经论证,泥炭藓沼泽湿地对富含氮、磷、重金属的污水净化率高达90%。
千百万年来,这里以每年不到头发丝的厚度年复一年形成沉积泥炭层,至今达到3.5米深。
谭开甲指着沼泽中的泥炭藓介绍说:“它还可使水去藻60%,经藓层过滤后达到Ⅰ类水质。因此,对涵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赵娜 责任编辑:唐淼)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