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洪水资源利用的进展和现实意义
(一)洪水资源利用工作的进展
1、洪水资源利用的提出
洪水资源利用(亦称洪水资源化,有些文章中也叫做雨洪资源利用)是最近几年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和热点,是防汛抗旱 “两个转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洪水资源利用的提出意在把生活或生态与防洪减灾、除害与兴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给洪水出路,让洪水为我所用”的治水战略,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最早对洪水资源利用进行系统认识和阐述的是2003年国家防总发表的一篇《洪水资源化调研报告》,在这个调研报告的指导下,最近五年里,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缺水地区,开展了大量洪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2、洪水资源利用的内涵和实质
所谓洪水资源利用,就是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拦蓄洪水,延长洪水在陆地上的停留时间,用于经济社会蓄水和生态环境蓄水,以改善河流、湖泊、洼地的水面景观和补充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发挥洪水的资源效益。其实质就是实现由“灾害水”向“资源水(环境水)”的转化。
洪水资源利用可分为三种形式。在水库方面,体现在汛期抬高水库汛限水位或对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运用,使得汛后能增加水库蓄水进而提高兴利效益;在河道方面,体现从河道向旁侧天然泡沼、低洼地或蓄滞洪区进行分洪和引洪,或者通过河道进行跨流域调水、引水,用以补充干旱缺水地区的灌溉、饮水、生态环境和补充地下水等;在雨洪蓄水方面,体现在农村和城市的集雨场(天然集雨、路面集雨、庭院集雨、屋顶集雨等)和蓄水(水窖、水池等)措施,存储天然降雨或地面洪水资源用以解决农村灌溉、饮水、生态用水和美化城市需要的环境用水等方面。
3、洪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效益
洪水资源利用工作是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进行的。从2002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研究工作,2007年颁布了《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洪水资源利用试点工作,不断对全国洪水资源的提出理论指导和规范化工作。各流域机构在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各地区的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导各省(市、自治区)开展该项工作,其中海委和松辽委作为洪水资源利用的两个试点单位在洪水资源利用预案大纲编制、组织完成国家科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索和小范围地开展这项工作,工作突出的有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等省(市)。规划、设计和科研部门单位也在开展这项工作。总的来说,洪水资源利用这项工作正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还没有形成,各地都在寻找着不同的利用途径和手段。
近几年,洪水资源利用实践取得了显著效益。效益比较突出的有东北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还有五强溪、东武仕和碧流河水库这三座水库,这三座水库通过抬高汛限水位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3年开始,3年内吉林省在白城地区成功地引蓄了嫩江及洮儿河洪水资源,共引蓄洪水9.84亿立方米,改善湿地面积50平方公里,地下水得到一定的补充,水位升高0.36~1.90米,平均升高0.70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黑龙江省在利用洪水资源进行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效果突出,截止到2005年10月,利用中引工程从嫩江向扎龙湿地引水11.15亿立方米,解决了扎龙湿地缺水问题,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丹顶鹤等珍禽息栖地状况明显改善。大连碧流河水库采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2005年和2006年两年累计为水库多拦蓄洪水资源1.35亿立方米(相当于中等规模城市年用水量),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0.2亿元,流域防洪效益达0.3亿元,假如按一方水2.6元的城市水价核算,经济效益将达到3.51亿元。
4、洪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洪水资源利用认识不到位,对治水新思路中的洪水管理的理念还缺乏高度认识,固守传统的“入海为安”的防洪理念。二是忽视安全,盲目强调洪水资源利用,一些地区为了多利用洪水而无限制地抬高运用水位,对水库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三是缺乏长远统筹规划,对如何实现洪水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手段;四是缺乏法律、法规制度保证,在实现洪水资源化中,目前尚缺少一些条例、规定等约束性文件,例如:淹没、浸润损失规定、洪水保险及生态环境用水补偿、水费等。五是对洪水风险分析不够,由于防洪工程的安全性差、预报精度低等原因,当实施洪水资源利用时冒着巨大风险。
(二)洪水资源利用工作的现实意义
几年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洪水资源利用归根到底就要“充分利用洪水资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并为改善水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样高度概括的认识和总结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也是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1、 洪水资源利用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个迫切需要。
在缺水地区,尤其是在北方,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水量不够的问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水的渴望程度越来越迫切,如何把有限的洪水资源利用上、利用好就成为了缺水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2、洪水资源利用是治水新思路的具体体现和科学探索,是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
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理论要求我们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进行转变,目的在于解决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的水危机,减少洪水的灾害性,提高洪水的利用率,做到人水和谐;全面抗旱的理论迫切要求我们要扩大抗旱领域,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解决水的问题,抗旱领域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洪水资源利用这项工作能够帮助实现这“两个转变”。
3、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缺水城市解决资源性缺水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农村建集雨场和蓄水措施可以为农田灌溉、农村饮水、生态建设、多种经营提供水源保证。作为洪水资源利用的一项内容——雨洪蓄水(密云县的地下水窖和奥运“水立方”建筑地下的巨型水窖)用来美化环境进而发展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具体体现
从以上分析和总结看出,洪水资源利用工作是一项与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新时期水利重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具体体现。
1、洪水资源利用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人类认识事物需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和全面的观点,而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人和自然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无法完全消除洪涝灾害,人类需要和洪水和谐相处,人类应该用全面地、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洪水,不应该把洪水看成洪水猛兽。
洪水固然有其危害性,但同时它又具有资源性的一面,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洪水的灾害性和资源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避开和减小其灾害性,就能得到其资源性的一面,这是我们提出洪水资源利用的现实性所在;要想得到其资源性的一面,必须防止其向灾害性方面转化以及灾害性发生,这就是我们在进行洪水资源利用时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的主要原因所在。
2、洪水资源利用要求我们要利用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创新”意识去认识和开展该项工作。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洪水资源利用这项工作同样要求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观点,不断地去实践摸索,不断总结洪水资源利用的规律,寻找有效途径和有效手段,不断提出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
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创新”意识去认识和开展工作。“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是十七大报告中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中也要牢记这句话。
3、开展洪水资源利用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科学发展观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论根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洪水资源利用的提出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这个核心。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不论是在水库方面的实践,还是在河道方面的实践,都做到了把防洪安全放到了首位,做到了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到了首位。在今后开展的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坚持以人为本。
三、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洪水资源利用工作
新形势下的洪水资源利用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艰巨性,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辨证地认识和开展洪水资源利用这项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要善于把握汛期洪水到来的时机,准确预测,科学调度,适时引用和蓄滞,要抓住汛期大洪水,尤其是中小洪水是引蓄洪水的大好机遇。在汛末及时抬高经过批准的水库汛限水位,增加水库的蓄水能力。在城市和农村要充分利用降雨以及洪水,充分发挥雨洪蓄水各项措施的作用。
2、以人为本,科学利用,保证防洪安全。
在洪水资源利用中,一定要认识到洪水的灾害性,要把重视和保护人的生命权作为首要原则。“强调洪水资源利用,不可忽视防洪安全,当期待从洪水中获取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更大利益时,千万不要忘记洪水仍然有其灾害的一面,利用洪水资源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
3、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系统地推进洪水资源利用工作。
推进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在有需求的地区和在有需求的时机条件下开展这项工作。要学会因地制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一个根本要求,中国不同区域洪水特性、洪水时空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必须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具体可行的洪水资源利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着手从规划设计开始,系统地制定该项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措施,具体来说,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制定某个区域的切实可行的洪水资源利用预案,执行预案时必须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度承担风险,时刻遵守趋利避害的原则。
4、科学创新,规范有序,加大洪水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要采用工程与科技、行政、经济、法律和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来扩大范围、加深力度,成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来开展这项工作,不断出台一些纲领性的文件和规范用来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在城市和农村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寻找科学的、有效的利用途径和利用手段,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5、洪水资源利用必须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法规和政策是实现洪水资源化目标的根本保证。防洪保安、引蓄洪水,涉及局部及个人利益较多,水事纠纷、争水抢水、占地淹地,甚至人为破坏问题时有发生,只有明确规定、合理政策,加上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松辽流域已开展的洪水资源利用实践和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
近五年来,在国家防总办公室的指导下,松辽流域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的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组织开展了引察济向应急调水、扎龙湿地应急调水,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级的向海湿地和扎龙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管理的研究” ;组织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积极开展了洪水资源利用试点工作;组织流域内两批试点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工作,其中大连碧流河水库2005年汛期通过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调度,多蓄水5000万立方米,对于缺水城市大连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实施的"引察济向",从松辽委直属工程察尔森水库放水 6600万立方米,补水后吉林省向海湿地水面增加到9000多公顷,维系了向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低限用水量,保护了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
面对新形势,根据松辽流域的特点,遵循上一节提出的办法和原则,松辽委应大力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主要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洪水资源利用试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人们对洪水资源利用的认识程度。二是继续组织做好吉林省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工作,组织编制洪水资源利用规划和完善洪水资源利用预案工作。三是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按照《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意见》继续开展汛限水位研究工作,加强设计洪水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及水库防洪调度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四是组织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摸索洪水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手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寻找新的途径和手段来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五是启动西辽河地区洪水资源利用研究项目,分析估算该地区的洪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定洪水资源利用途径和手段,有效解决西辽河地区干旱问题。
五、结 论
总之,在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一定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辨证地认识洪水的两个方面即资源性和灾害性,在开展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全面深化对洪水及洪水资源利用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对待洪水资源利用这项工作,不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作为洪水资源利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创新,真正实现洪水管理、人水和谐的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目标。
洪水资源利用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去探索,去实践。松辽流域应从本流域实际出发,不断扩大洪水资源利用的范围,加深该项工作的深度并大胆创新,研究新办法,寻找新突破,不断推进洪水资源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