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淝河两岸特别是下游地区,沿河建设宽约2千米的生态多样、森林茂密、文化彰显的绿色走廊,使其成为未来滨湖新区的“蓝色多瑙河”……针对市政协委员年初提出的“对南淝河进行系统规划建设,打造穿城绿色生态画廊”的建议,合肥市城乡建委近日作出答复,将对南淝河实施底泥清淤、生态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多项举措。
今年初,市政协委员高晓光提出了“关于对南淝河进行系统规划建设打造穿城绿色生态画廊”的建议。他提出了“统一规划、绿色走廊、加大整治”三项建议。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加快编制全市统一的南淝河综合规划”,从两岸产业布局、水资源保护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历史文化开发、水路交通规划、抗旱防洪工程、生态画廊建设、市民休闲娱乐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并相应编制各专项规划,保障流域综合治理和发展规划系统推进。
高晓光还特别提出,合肥应着力打造南淝河生态森林文化长廊新地标。他认为:“应结合全市植树造林清洁家园建设,在南淝河两岸特别是下游地区规划建设沿河宽约2千米的生态多样、森林茂密、文化彰显的绿色走廊,综合发挥其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生物多样、调节湿度、净化空气等综合功能,使南淝河下游成为未来滨湖新区的‘蓝色多瑙河’,打造桨声灯影的美丽景观,与比邻巢湖规划建设的湿地公园相互映衬,实现城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
行动河道清淤 建设湿地
近日,合肥市城乡建委对高晓光的提案作出了正式答复,并透露将细致研究提案中的建议、综合可行意见,陆续启动多项举措,探索南淝河保护建设的新思路。该市还拟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治。其中主要包括:对南淝河河道底泥进行清淤,首推河段为城区段(环湖东路~当涂路桥)。此外,将结合国家专项课题研究,开展南淝河生态治理试点,在潜山路桥附近河段实施人工湿地示范工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提高望塘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削减量。同时实施初期雨水就地处理示范工程,减轻初期雨水对南淝河水体环境的影响。并在老城区杏花、逍遥津公园新建雨水调蓄池,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和合流污水对河道的污染。
该委还将对王小郢、望塘等污水厂提标改造,王小郢污水厂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将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为南淝河提供清洁水源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前期正在加快推进,计划明年上半年完工。(记者 檀勇)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