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复建:对待历史必须慎重

媒体:光明网   作者:司振龙
专业号:日月同辉
2008/1/1 18:21:46
 
 
  粗略地说,圆明园复建与否的争论已持续了20余年,倘若从周恩来表态“圆明园目前不宜重建”时算起,则会更久远,至少已有30余年的历史。

  针对近期圆明园修复工程启动而再次引起的巨大争论,10月27日《光明日报》登载了对两位皆举世仰望、立场却截然对立的超级专家访谈。不言自明,他们分别是坚决反对复建圆明园——即“废墟派”的中坚人物叶廷芳先生,力挺圆明园修复——即“整修派”的开山祖师汪之力先生。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关于浙江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的评价。

  叶先生依然坚持自己的论断,即“废墟也是一种美”,留住圆明园废墟也就意味着保存了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也为国人铭记国耻树立“鲜明写照”。

  针对圆明园最近将修复部分建筑一事,他曾向《人民日报》投书,表示“感到很愤怒!”他再次表示,“鉴于关于圆明园遗址10%的修复问题两派意见分歧那么大,我还是认为以‘冷一冷、放一放’为上策,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与之相对应,自20世纪50年代汪先生出任建筑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以来,再到1980年牵头起草《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复建圆明园似乎已成为了他毕生的目标。

  他坦言,单纯看“废墟派”的观点,“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但这都脱离了圆明园遗址的实际。圆明园遗址的实际情况是,清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在被毁坏当中,根本没有静静地躺在那里的机会”,即圆明园废墟的保护不仅是个美学问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问题,因而修复圆明园刻不容缓。

  至于商业运作与文物无涉的“公园”即浙江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二人都不以为然,这在情理之中。

  在笔者看来,由叶先生和汪先生分别代表着的“废墟派”与“整修派”,其论断都有合理之处,具备各自独立的价值,而他们之间的争论也是如此,或者说这争论使我们看到了在圆明园废墟之上更值得国人深思的历史观。

  圆明园复建不能不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不慎重。“废墟也是一种美”,留住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这振聋发聩的呼声,是在提醒处于太平安康年代的我们莫要忘记那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苦难历史。圆明园遗址日渐被“毁坏”,“根本没有躺在那里的机会”,如果不整修,废墟也将“销声匿迹”,这充满理性与科学精神的话语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从汪先生的话语中,笔者看到了他同叶先生一样的拳拳爱国之心,一样慎重的历史意识。不管是复建与否,保存历史真相、存储集体记忆,勉励国人以史为鉴,铸造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魂,无疑是两位老人殊途同归之后呈给世人的同一颗中华赤子之心。

  叶先生今年71岁,已过古稀之年;汪先生今年95岁,抬头见百。笔者关注的不仅是两个老人所代表的不同观点究竟哪一方会取胜,我们最终将对圆明园遗址是选择保留废墟抑或部分整修,我更关注的是:对待历史,我们还能像他们那样慎之又慎吗?还会数十年如一日地辩论、探讨、不知疲倦地思考民族历史问题吗?或者修几个横店式的圆明园草草了事?
阅读 17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