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心得体会 > 正文

保护周边湿地 丰富自然物产 提升生活品质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22/11/14 20:16:59

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湿地公约》,于2022年11月首次在中国(武汉)举办缔约方大会,是对中国湿地保护的国际检阅,各方都给与充分肯定。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5日通过视频出席开幕式,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宣示湿地保护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为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政治领导力,中外嘉宾反响热烈。11月13日,大会在举行部级高级别会议、近百场边会和主题论坛、通过《武汉宣言》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后落下帷幕。“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大会主题,也是籍以强化了的共识和未来目标。

湿地是什么,我们对其是熟悉的,可能也是陌生的。熟悉,缘于有水就又湿地,不仅是江河湖海沼泽地,干旱区雨后的一滩水汪地,可能就是孵化蝌蚪的产床,或为迁徙候鸟临时提供饮水食物。北京市调查境内泉水资源,880个有水在流的泉眼滋润周边水草甚至形成径流,一个泉眼就是一片湿地生发之处。同时,有关部门在湿地调查中以单体面积600平方米为起点,意味着小片湿地也很珍贵。这表明无论是自然分布还是保护界定,湿地就在我们大家周边,不用特地寻觅就有可能见到湿地并与其发生各种联系。陌生,缘于我们日常很少这样说。古代将水草聚集之地称为沮泽、沮洳,把江汉平原湖泊群总称为云梦泽等,即是湿地。当代《宪法》以“水流”“滩涂”“荒地”泛指湿地。民间或学术一些的说法是沼泽地、海滩、河流湖泊、涝坝水洼,及至以“烂泥滩““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等指称或形容荒水、荒滩、荒地等湿地。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生发于湿地的诗词歌赋画作等传统文化和园林、灌溉、稻作、捕捞等湿地文化,非常发达,反映了人和湿地的密切关系。“湿地”一词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少说也有千年历史了,如宋代成书的《离骚草木疏》描述湿地药用植物菖蒲的生境时,就有湿地,曰“昌蒲种类甚多:生下湿地者曰泥昌、夏昌,生溪水中者曰水昌,生石上者为石昌蒲”。但湿地作为日常用语词汇,显然未曾普及也就没有得到后世的传承,以致有学者说湿地一词来自国外,也就是翻译《湿地公约》的产物,只能说中外所见略同吧。现在,湿地应该是深入人心了,30年湿地履约推动了湿地概念的普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地位,各种保护活动遍及全国,这次缔约方大会的宣传,更使湿地家喻户晓了。

学者们认为,湿地水陆过渡地带的环境特征和水陆相兼的生物类群,使其具有独特的水、土、气、景观成分和多样化生态系统类型,典型者如沼泽、湖滨、河流岸滩、河口尾闾、海岸涨潮带等。由于水的流动性及水域范围随季节、年度不断变化,除对浅海有水深规定外,一般将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整体上都看作湿地而并不能做更详细区分。我国《湿地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除外”的情形可能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用途和管理,性质上还是湿地。

湿地因水而灵动,水的重要性决定了湿地的重要性。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从水作为资源转为特定商品之前,水作为自然成分构建并作用于水生生态系统而非单体物质看,也许说湿地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更为准确。国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全面概括了湿地重要功能和重大保护意义,具体表述为:“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湿地公约虽然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但随着深化认识也早已突破单一诉求,而着眼于更广泛的湿地功能。

湿地是开放的流动的经常变化的生态系统,以自然模式有退化也有新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沧海桑田”,都可以用来形容湿地的变动不居,这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充满活力的象征。如一些历史久远的湖泊沼泽化甚至部分变为陆地,这是可以理解的,湿地总是处于流域最低处,水向低处流动冲刷带动泥沙向低处转移,日积月累就退化了,直至湿地变为旱地。同时,一次像1998年长江那样体量、势头的洪水,依照自然模式泛滥的话,又可以新生出很多湿地来,填补退化的空缺。但是,现在人与自然形成了各据一方的格局,保护经济社会区域不受水害的各种兴利除弊工程设施的运用,靠自然力新生湿地已几无可能。以致保护多为残留湿地的维护,不说开发破坏改变用途,迟滞单向退化、维持湿地基本特征就不容易。然而更好地保护湿地,抱残守缺显然只是暂时的,长远还要寻求新的突破。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也是土地、淡水、生物、航运、水能等重要的经济资源。如许多湿地或地势平缓、肥田沃土,或川流不息、饱含能量,人类对其有保护也有开发利用。把“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及其他获取土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的围海、围湖、围河、垦荒等,就是开发利用。全国9.8万座水库,是对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的资源化。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群,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的滨海自然保护区群,长江、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的流域自然保护区群,和各地湖光山色式风景名胜区及新生的湿地公园等,则是保护意志的充分体现,都承担着保护的重任。

相比《湿地公约》生效以来全球自然湿地仍然减少35%,导致宝贵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服务受损,影响到所有个人和社区,我国近些年湿地保护还是取得不少成绩。8亿亩湿地面积不减少的目标载入党和国家多个重要文件,决策部署长江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的利用管理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发展中保护等,都是湿地生态系统走向欣欣向荣并惠益于其他各种生态系统的福音,也是我们通过保护周边湿地,极大的丰富自然物产、提升生活品质的福音。

据最新数据,我国湿地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2200多个,近10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诞生了一批湿地城市,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因上游大量修建坝库工程拦蓄径流,断流了几十年,现在不断回归性放水也开始恢复过流,一些湿地生物得以复苏,地下水漏斗区出现积极变化。人不负自然,自然必不负人,甚至点滴之恩涌泉以报,一些地方湿地保护恢复效益初现,无论人还是自然万物,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都有所提升,就是最好的说明。湿地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组分,也是极易被干预干扰丧失湿地特征甚至改变用途不复存在的脆弱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挑战性很大,然而有百利而无一害。衷心祝愿中国湿地乃至所有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的保护,都能以本次《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为契机,更上层楼,为美丽中国增姿添彩!


盐城地区盐沼湿地

 

阅读 197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