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们的摄影故事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孙阁
专业号:孙阁
2010/6/30 21:20:04

鸟人”们的摄影故事

 

本报记者孙 阁

 

我的朋友圈中有一大帮子搞摄影的人,大家常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互帮互学,技艺提高的同时,也建立了“铁磁”的友情,这份因工作与爱好缔结的友情让我受益匪浅。

这些“铁磁”的朋友中,有几个人常驻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塞外高原之上。在这块让中外影人出好作品、眷恋一生的创作沃土上,他们也在默默地创作着,我常常把他们称作是塞罕影人。

同时在玩笑之中,我也习惯称其为“鸟人”。他们以鸟类为拍摄题材;熟知鸟类生活习性;以保护鸟类为已任。

与之交往之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创造作品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鸟人“的代表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宣传办主任刘亚春、副主任王龙,还有秦德、赵亚民等等。

自题景点“五狼峡”

2002年的深秋,由“鸟人”中的老将秦德驾着自家“贼旧”的212吉普车,拉着“五小龙”中的哥四个向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方向驶去,为镜头“选美”。第一天竟没有选到“美”,只好在当地小旅店住下,准备次日继续“选美”,晚间与店主交谈中听说距此约50华里有一瀑布。为了赶到瀑布“玩光”,次日清晨三点半开始寻找瀑布。四时许,由于老秦想走近路,不听哥几个招呼,将车驶入了沼泽地,于是乎两后轮就一心向下,不思进取了,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发烧”烧晕了头的哥几个,触景生情每人照了两张纪念照,才回过神来研究如何救车。哥五个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才将车开出了沼泽地,继续寻找瀑布。按照店主介绍的方位,在千回百转的茫茫草原便路上行驶。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瀑布,惊喜之中,他们发现了一条横卧在峡谷内蜿蜒曲折的“曲线美”——溪流,在直线距离不到100米长的区域内,迈步可过的狭窄河道约有50道弯。哥几个一口同声地喊“美,开拍”,拍罢,哥几个不知此处地名,并为此开始命名,经哥五个“全会一致通过”:此地命名为“五狼峡”。

他年北京申奥成功日,野外宿营;
今朝奥运召开时,旧地重游为庆祝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就在当天晚上,王龙、刘亚春俩人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五狼峡”,先在自备的小帐篷中安营扎寨,准备次日太阳刚一露面,“创作”一张溪流曲折与岸上大面积金莲浑然一体的“大手笔”。海拔1500多米的坝上地区昼夜温差很大,这小哥俩与外界仅“一布”之隔,冷的难以入睡,于是喝着小酒、啃着牛肉干,说着提神的话,从明天的“创作构图”谈到当晚“北京申奥”成功的关键。在酒精的作用下哥俩睡着了,次日清晨七八支狍子到小溪喝水把他们从睡梦中唤惊醒,于是开始了新的一天拍摄。北京申奥成功了,哥俩的作品也小有所成,用刘亚春的话说就是“北京办奥运了,喜气都冲击到了塞罕坝了。”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8月9日晚上,“五小龙”的哥几个刻意在这天深夜中来到当年野营故地,模拟了当年的场景对酒当空,夜侃奥运,为中国健儿加油助威。
一个小小的拍摄点和奥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国民众的奥运情结了。
达来诺尔湖之行
“五小龙”听说距塞罕坝林场400多华里的达来诺尔湖不仅湖面大、环境美,而且水鸟数量多、种类多,于是秦德、王龙和刘亚春驱车前往“捉美”。草原上的路四通八达,地形变化小,路上行人少,一不留神就会走回头路,更有甚者循环地走下去,于是小哥仨一路逢人便问,尽管如此笑话还是出来了。路遇一位蒙古老人,问曰:离达来诺尔湖还有多远?答曰:36里。驱车继续前进,走了一个多小时,又遇一位中年妇女,问曰:离达来诺尔湖还有多远?答曰:还有70多里。哥仨哈哈大笑,这不要回家吗。就这样400多华里地的路,走了近十个小时。
在草原上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经历的。
自制的拍摄鸟类机械
“五小龙”在长久的拍摄经历之后,开始在专题摄影中建立起自己的自留地。刘亚春选择了鸟类题材,王龙刚选择了风光,秦德则是对水情有独钟。
为了拍到坝上一种叫“松鸡子”鸟的交配。亚春学会了鸟的叫声吸引鸟来,于是就有了一组组成功的作品问世。为了拍摄到小鸟哺食的镜头,亚春自制了300米的快门线。从林子中引出来,一根线连接快门、一根线连接小监视器,专门捕捉了一组组的镜头。
亚春拍鸟着了迷,出了名,也为保护鸟下了许多心思。他告诉我说“鸟儿识数但不认识人,它们只知道有多少人从林了中走过,但不能分辩出谁是谁;但鸟是知道善恶的,他们会记仇;鸟有鸟道,它们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捕食原则,我知道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拍到鸟,也可以更好地保护鸟。”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他们用心捕捉绿的生命,在他们的拍摄计划中,他们选择了一个个他们认定的“攻关”课题。
秦德告诉我,“2009年我们选准的课题是拍摄映山红”。

 

阅读 86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0/7/1 9:26:33写道:
[原文]文章写得有生活有内容,语言幽默诙谐,摄影这门看似简单的艺术,不下点苦功夫,是拍不到好作品的。孙老师对摄影的热情和认真劲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佳作欣赏,学习啦!--刘伟
谢谢刘伟一直以来的关注。什么时候教我上微博呀?---孙阁
游客于2010/7/1 7:47:48写道:
文章写得有生活有内容,语言幽默诙谐,摄影这门看似简单的艺术,不下点苦功夫,是拍不到好作品的。孙老师对摄影的热情和认真劲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佳作欣赏,学习啦!--刘伟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