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储蓄”致富
——一个造林大户的十年创业路
本报记者 于宁
“植树造林的经济回报,就像在银行储蓄一样,希望更多的人靠这样的‘绿色储蓄’,走上致富的道路”。集安市“十佳绿化标兵”李世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把这样一番话挂在嘴边。
年逾50的李世全,是集安市头道镇团结村村民。10年前,他凭着一股坚韧劲,开始了植树造林的创业历程。到今年春天,李世全共利用荒山荒地造林900余亩,成了全市个体造林大户,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提起是如何萌生植树造林改变贫困面貌的念头,李世全话语中透露着沉重:“上世纪80年代,每到雨季,村里老发大水;赶上旱季,邻里乡亲又因田里缺水而唉声叹气,盼天降雨。当时修堤坝、建水库,但怎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须先治本,要根治水患、解决水源问题,必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得让大山绿起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我和家人通过几年努力积攒了点儿钱,当时也算是万元户。那时,一部分种参的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开垦完参地后栽点树一糊弄就不管了,造林地后期抚育跟不上,还林质量差,当年成活率低,因此形成许多荒山荒地。经过多年过度开垦,虽说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但整个村的山林资源都破坏了。眼睁睁地看着山变秃了,水变少了,河床高了,河面窄了……我开始下决心用双手使荒山变绿,河水变清。”李世全谈起造林之初,心里的急迫溢于言表。
下决心容易,但真正干起来困难就来了。李世全就到头道林业站咨询,请求站里进行技术指导。当时任站长的王庆臣对他的想法十分支持,指派专人全程技术指导。1998年春,李世全说服了家人,开始承包荒山造林。
李世全回忆说:“开始时资金紧张,林业站多方协调帮我贷款,还为我解决了全部造林苗木,从此我就开始带领家人在承包的荒山上顶风冒雨、起早贪黑地造林。可是,到了秋天,竟有一半的树苗枯黄死亡,成活率仅达到50%。我和林业站技术人员一起找原因,经过实地观察,原因找到了,那就是苗木栽植的深度不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适地适树,而且死亡的苗木多为已经淘汰的品种。”
为了引进优良品种,李世全多次出去考察,先后到过内蒙古、黑龙江及北京等地,引进毛白杨、新疆大青杨、抚松小成黑等优良品种。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李世全逐步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现在,他摸索总结出一套“尊重科学、合理密植、适地适树、栽植速生品种”的造林经验。造林前严把苗木质量关,树根浸泡高效吸水剂,经过努力,造林成活率已从当初的50%稳步提高到95%,3年保存率达85%以上。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和家人在造林的头一年就开始清场子、挖鱼鳞坑。我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亲自看山巡护,防止牲畜毁林。经过全家人多年努力,共造林900多亩,早年栽种的树木胸径已达到18公分以上。”李世全说。
几年来,李世全共投资近50万元,栽植树木20多万株。据有关专家评估,李世全所栽植的树木产值可达120万元,预计到主伐时总产值可达600万元。2004年,李世全被集安市评为“十佳绿化标兵”。
“这几年,到李世全那里买树苗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造林,他对我们这些经济困难户,一概不收苗木款。”已经走上造林致富路的村民李立国感慨颇多。
村支书介绍说:“李世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当地林业站的帮助指导,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造林方式。他引导本村乡亲共同走造林致富的道路,对邻村造林户予以帮助和扶持,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他们。团结村现有30多个承包荒山造林户,每年造林面积达500多亩。”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