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搞国家湿地公园,光靠水多就够了?_金羊网新闻)
近日,国家林业局公布共有66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其中广东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广东孔江、广东万绿湖等三处试点,正式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在广州,继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之后,花都湖湿地将继续升级,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若海鸥岛具备条件,也将推进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对湿地的保护,显示出社会的共识正在与时俱进。因为在以往大多数人的认知视野中,水库是水库,池塘是池塘,包含的生态价值无足轻重。然而,当湿地被专家和政府重新发现,或者人工创造出来后,其对地方的生态和形象意义就变得重要起来。原先,在城市中不少湿地原来也不成样子,只是村野沼泽,但是经过耗费重金打造后,也变得园林化了——这就对申办国家湿地公园提供了前提。
不少湿地公园对于城市而言,具有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社会功能。不过,游客的观赏体验和设计者之间依然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园内虽有树木,但难以遮阴挡雨,不利于游客参观。植物群落分类并不明显,观赏者难以形成兴趣链条。科普教育和互动体验缺乏,参观者无法共鸣。此外,动物品种数量比较稀少,花草树木石头小溪绝少可以亲近的地方,当然也难以满足少儿求知爱玩的天性。
当前湿地的困惑,当然也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政府投入有限,不可能像大企业经营的景区那样,一年到头新鲜活动不断。相应的,人员数量和训练也是有限,不可能提供高品质的管理和运维服务。同时,既要做成公园,又要尊重原生态,难免不从游客尤其是年轻人角度去考虑体验。为了降低成本,诸如卫生配套、餐饮服务、便民服务和大型景区相比,自然也就不多了。
然而,尽管如此,不少湿地公园却收起了门票,这又让人对其提倡的公益性感到无奈。此前的免费,的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后来收费则又是为了“防止环境被过度破坏”。一个湿地如果开始收费了,人们就会对其有着更高期待。包括明确有效的指引、更多的卫生设施、要遮风避雨,甚至还包括公交站点。不过,貌似我们的湿地没有太多积极改善的动作——除了开建防雷装置——这还是经历多次惨痛教训才着手改变的。
湿地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佳的状态是不加干涉地保护下来,参观者必须容忍其不便利。但是一旦用围墙和大门框起来成为公园景区,那么政府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了。这个责任既包括提供科普互动,丰富的人文信息,也包括从卫生间管理到防雷防盗等等的服务。如果让游客千里迢迢来体验各种不方便,人们还会去欣赏它吗?
按照许多地方过去那种重申报、轻管理,重经营、轻体验的行政陋习,公众担心的是,湿地出名一个就很快式微一个。如果湿地呈现的价值总是苍白雷同,徒有虚名的话,人们难免宁愿去那些便利宜人的城市公园,也不会再到湿地去。这并非是夸张,城市里不少人工湖已经不再有人提起,而国内某些湿地公园也已经难有回头客了。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