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0日讯(记者 孙晓锐 岳云雪 顾硕)“扎龙保护区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鹤类等珍禽栖息地不断缩减,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汇丰照相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富祥建议,应尽快启动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彻底解决长期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生存的“人禽争地”问题。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丹顶鹤、白枕鹤的集中繁殖地,同时又是白鹤、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的迁徙地。扎龙保护区核心区面积7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及其生态系统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在世界鹤类保护与湿地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扎龙湿地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减缓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化东移、保护自然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为掌握扎龙自然保护区“人禽争地”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夏富祥亲自进行了调研。在调查中了解到,保护区核心区现有13个自然屯1528户,共5396人需要移民搬迁。涉及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的244户居民和大庆市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1284户居民。居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割苇草、捕鱼和种地,是典型的“吃资源村”和“靠天吃饭村”。早在建立保护区之前,扎龙核心区就有人定居并形成村落。为了生存,当地人不得不加大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核心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破坏了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从2002年开始,我省连续每年为扎龙湿地进行生态补水,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湿地面积缩减和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
为了彻底解决“人鸟争地”问题,扎龙保护区早在2008年就筹划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5000多名居民实现全部搬迁。目前,黑龙江省已编制完成并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的“扎龙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至今迟迟没有启动,成为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瓶颈。
夏富祥建议,应尽快启动“扎龙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促进鹤类等珍禽栖息地的恢复,发挥湿地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减缓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化东移,使核心区农民早日摆脱贫困。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