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应该以2龄树苗为主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徐巍巍
专业号:徐巍巍
2012/3/9 22:35:25
都说人挪活,树挪死。说的就是大树移植容易死亡,所以植树造林应该以2龄树苗为主。
我国植树造林受益于曾经的树苗种植
我国植树造林历史悠久,尤其是70-80年代我们父辈种植的人工林,目前已见成效。比如大连滨海路山林、山东徐福镇海边万里黑松林。都是那个时代的汗水的结晶,记得上学的时候学校也组织到南山、石道街后山植树造林。当时大部分都是种植1龄的小松树苗。成活率最高的就是壮年人种植的2龄树苗。俗话说的好,三分钟七分护。成活率要比种植数更重要,曾几何时,我们都是每年都只报种植的多少棵树,却不管成活了多少。后来就有了考核成活率。当然这个成活率也是用眼在固定的时间看一下。
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大树进城”悄然兴起
成活率的考核一推行,于是乎聪敏的国人开始“大树进城”。至于花费嘛,因为是植树造林,是公益的,当然没人去监督你花在植树造林上的钱值不值。大树进城比种小树苗比较容易出政绩,小树苗需要养护,大树不需要,只要在领导考核之前成片的种上,来看便是绿油油的一片。种树这种农林技术活于是转眼间变成了土木工程活,懂不懂植树的都去卖大树,然后“植树”。于是乎在大树进城的工地上,经常能看到宝马等高级轿车的身影,因为这个来钱快。
大树进城对城市危害
大连去年用在植树造林的投入为一百亿,可见go-vern-ment对植树绿化的不可谓不重视。从乡村来看种植的树木相对比较合理,其中以2-10龄的树木为主。但是在大连城区却不同,许多地方都是在搞“大树进城”,许多城区种植的都是碗口、甚至盆口粗的大树。大树进城,成活率非常低,有的地方因为进城的树太多,造成密度太大,比如东快路,在去年春天居然发现许多碗口粗的移种过来的十多米大树被连腰截断,“横尸街头”,在西山水库、香炉礁桥下、梭鱼湾许多树进入夏季却不见绿叶,或者从春天种植时的绿叶变成了夏天枯黄的叶子;在开发区和旅顺许多进城的大树被打上吊瓶;秋天在有些地方成片的十数米高的大树被成片砍伐,相关部门解释说是这些上千棵大树没有移植成活。
按照20龄的白果树(银杏)价格在上千元,如此财政用于植树的的钱白白浪费。
大树进城对大树“出生地”的危害
有些地区所购买的大树途径分两种:一是成熟的人工林;另一种是原始山林的大树。其中大树进城中对大树出生地影响最大的就是从原始山林挖出的大树。而这种大树占大树进城比重非常高,尤其是在高档的别墅区,某些人工公园绿地使用量非常大。每棵大树所覆盖的树冠范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树被挖起后这个系统就基本被摧垮了。
2龄树苗的种植投入低养护费用也不高
许多搞苗圃的人都知道,2龄树苗移植成活率最高,而两龄树苗购进的成本并不高,比如在大连地区批量引进2年生的俄罗斯红柳或者耐盐碱杨价格在5元钱左右,一包普通的烟就能种上两三棵树,养护如此的树苗只要保证三个月浇水以及夏季的防虫害基本就成成活,养护费用是树苗价格的五倍。而如果引进大树就麻烦了,同样以20龄的银杏树为例,这么大的树移植成活率非常低,不仅如此购买时价格就是上千元,养护成本更好,而且只好3-5年都需要养护。
我们有些领导为何热衷于大树进城而不是用最节俭的费用做最大的受益呢?不是不会算账,是他们的任期也就是4年,若种小树苗等到小树成材了,他们也就早走了,所以即使将大树种在用水泥地面临时铺上黄土或者没有根只要有绿叶的大树也肯高价购买,然后象插红旗一样插在水泥路上。
所以,我们在考核绿化的同时一定要科学,防止大树进城这些短期效应,对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