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江西湿地项目”)总结推广会在江西南昌召开。该项目在第三方终期评估中获得“高度满意”的评级,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管理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首个获得该评价的项目,成为了粮农组织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典范之一。
项目总结推广会现场 ©粮农组织
项目总结推广会现场 ©粮农组织
江西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127.56万公顷,且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数十万候鸟的“越冬天堂”,在全球生态位中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在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江西省财政厅、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鄱保局)共同启动江西湿地项目,旨在提高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的管理有效性,从而保护其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生物多样性。
鄱保局局长徐志文(左)向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维诺德(右)介绍鄱阳湖保护区概况及项目实施情况。©粮农组织
维诺德参观鄱阳湖湿地候鸟宣教中心。©粮农组织
在当天举办的项目总结推广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维诺德表示,“江西湿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的管理效率,这不仅有益于对江西湿地的长期保护,更是对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他强调,“高度满意”的评级来之不易,这离不开各方合作伙伴数年来的通力协作,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优秀的项目样本和宝贵的实施经验。
江西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木兰、江西省财政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庆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在会议现场,江西湿地项目办专家欧阳峰汇报了项目总体执行情况,项目相关示范试点保护区工作人员及专家罗浩、彭玉娥、韦宝玉分别就刺苦草种植试验、湿地资源运营改革试点、社区共管示范点建设进行了案例分享。
维诺德考察项目社区替代生计葡萄种植点。©粮农组织
维诺德考察项目社区替代生计蓝莓种植点。©粮农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管理实施的其他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相关人员受邀出席结项会,学习江西湿地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参与相关培训。在当天下午的培训环节,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团队分别就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传播策略和性别主流化等主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专业培训,江西湿地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刘永功教授组织培训人员就实施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的成功经验与挑战等,进行了交流与经验分享。
项目主要成果
江西湿地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克服了新冠疫情等诸多挑战,超额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与产出,为大江大湖治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了中国智慧。该项目还直接贡献于中国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承诺,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 跨部门协调机制与政策法规
推动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并增强跨部门协调机制,例如由江西省林业局牵头成立的省级湿地保护综合协调小组,并推动各地级市、县(市、区)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江西省湿地保护跨部门综合协调体系。
提交了相关政策建议与提案,推动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将其纳入各相关部门的规划中。例如,江西颁布了首个《江西省湿地保护战略》,并发布了第一部省级候鸟保护条例,开创全国先例。
项目工作人员向鄱阳湖区附近居民宣传候鸟保护条例。©粮农组织
二、创新的技术与模式
项目探索推动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与模式,有效推动了江西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例如 :
由项目支持开展的“白鹤主要食物刺苦草种植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通过人工方式扩大白鹤食物来源取得阶段性成功。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将逐步用于湖区植被恢复工作。
助力江西省林业局推广“湿地资源运营机制”试点,完善湿地总量管控,通过市场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湿地可持续融资、湿地资源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示范了参与式社区共管模式,带领村民探索生态旅游、有机蓝莓种植等可持续替代生计,在9个社区开展了11个社区共管活动,共计934人获益,其中包括415名女性,159名低收入人群和103户上岸渔民,不仅推动了湿地保护,还改善了生计,促进了乡村振兴。
项目在鄱阳湖常湖池开展刺苦草等沉水植物种植试验。©粮农组织
项目培训组织的当地女性巡护队正在进行湿地和候鸟巡护。©粮农组织
三、提升管理设施,增强湿地保护区管理能力
推动在保护区之外建立7个保护监测站,持续参与项目的监测、公众宣传等活动,扩大了鄱阳湖区湿地有效管理面积。
开发了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江西省湿地资源信息管理水平。
举办了114场湿地自然保护地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培训,参训人数5514人,其中女性占比约30%,培训内容涵盖保护地管理、湿地资源监测、法律法规等,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专业能力。
由项目参与支持的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粮农组织
四、提升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项目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例如:
促成了江西首个以白鹤为主题的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建设,并在项目期间接待访客6万多人次。
编写了鄱阳湖区首本自然教育读物《鄱阳湖的奇趣生活》,并在30所学校开展了示范课程。
项目连续协办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周)”,提升了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项目向当地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粮农组织
不仅如此,江西湿地项目还带来了显著的全球环境效益。在项目影响下,鄱阳湖区有效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约28.3万公顷,超出预期目标约50%。项目示范的江西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项目三个主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改善程度均超出预期目标,表明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发展良好。
除了在实施期间获得丰硕成果外,江西湿地项目十分注重成果的可持续性。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构建与推动,湿地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颁布,保护区相关设施的改善以及保护区管理人员能力与公众意识的提升等,都为结项后项目重要成果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还与江西省林业局、鄱保局共同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可持续性方案,使项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结项后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鄱阳湖湿地在全球生态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王忠华
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大的专业技术机构之一,旨在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是建设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9个项目,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主流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推广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可持续农业。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