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海湿地管理处在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何芬奇教授的指导下,着手实施《南海湿地鸟类群落监测及遗鸥栖息繁育研究》项目,对遗鸥在南海的栖息、繁殖进行研究,根据遗鸥的习性,在南海湖、蓄滞洪区、修复区修建12个荒漠性岛、1个半岛,并严格按照遗鸥生境,对5个重点岛进行整理,为遗鸥栖息繁育创造生态环境。据南海科技人员在南海湿地监测统计,2008年,监测到遗鸥20余只;2009年,监测到遗鸥50余只,发现6只遗鸥幼鸟;2010年猛增至5000多只;2011、2012年监测到的遗鸥种群数量在2000余只;2013年总数量又达5000多只。大群遗鸥的停留时间大约在20天左右,小群遗鸥停留大约50余天。
遗鸥是被人类所认知最晚的鸟种之一,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迁徙物种公约》(MSC)附录Ⅰ的鸟种之一,在IUCN所发布的《红皮书》或相类似的出版物中一直被列为受威胁鸟种。据资料报道,目前全世界仅有遗鸥14000只左右,是我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修复和扩大遗鸥栖息地。为了优化湿地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给鸟类创造一个适宜的栖息环境,东河区委、区政府2008年下大力气清理了沿黄湿地2处砖厂、17处选煤场、违章建筑,清理湿地废品、建筑垃圾,并恢复了湿地水域1000余亩;2011年开始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湿地2000亩,南海湿地明水面面积达到10700亩,五年间湿地水面纯增5700亩,使南海湿地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生态流(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集合),鸟类数量得到明显增多,达到了201种,比1992年增加了124种。
——加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
——湿地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五年中南海湿地修建了鸟类瞭望塔、观鸟台,湿地科技人员在设定路线上,定期采用直接计数法或者网格计数法,使用国家目前最先进的摄影摄像器材,如尼康D3X、600mm镜头、佳能40D、100-400mm镜头、望远镜B0SMA等设备,对湿地鸟类进行监测、拍照、统计,鸟类数量种类实施日记录,月统计的方式,鸟类记录时间达1500余天,共记录鸟种201种,存储鸟类记录照片达万余幅,制作了鸟类名录,分析了群落动态,为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另外与各级鸟类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有北京观鸟会,鸟网,包头观鸟会,包头鸟类摄影群等组织,从他们那里吸取鸟类摄影及观察方式、方法,获得鸟类群落活动的信息,大大丰富了鸟类知识。湿地监测能力的提高也凝聚了包头市各摄影、鸟类、湿地爱好者的心血。
——大力宣教“做客自然”理念。包头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第二批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南海湿地从2007年开始不间断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
——课题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工作先进水平。针对南海湿地科研工作较为薄弱的问题,南海湿地面向全国,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研究员何芬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宋杰以及包头鸟类生态专家聂延秋等十位生态顾问,与生态专家加强交流。南海湿地逐渐开展了鸟类群落监测、南海湿地资源调查、遗鸥栖息繁育研究等课题。2011年,市科技局为此科研项目立项并拨付10万元科研经费。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