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林业局获悉,为更有效地保护湿地环境,本市正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和土地流转工程,实行退耕还湿、退渔还湿,让湿地恢复原有生态。
在生态移民工程方面,宁河区已按照市政府批复的北淮淀示范镇和潘庄示范镇安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还迁地块的选址建设,计划搬迁保护区缓冲区内的5个村庄,约2.5万人。武清区政府制订了生态移民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表、路线图,预计年底前完成群众调查、政策制定等基础性工作。
在推进土地流转方面,宁河区今年5月启动了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土地流转,目前已完成方案制订、村界确定和面积核定,正在履行土地流转手续,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武清区政府投入1.1亿元,完成了大黄堡保护区5.4平方公里鱼池和农用地流转,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核心区约22.86平方公里养鱼池和农用地流转。
四大保护区每年补水2.48亿立方米 生态补水确保“湿地之魂”
水是“湿地之魂”,为保护和恢复湿地,相关部门正加紧实施生态补水工程,今后计划每年将向古海岸与湿地保护区、团泊保护区、北大港保护区及大黄堡保护区补水2.48亿立方米。
据介绍,市水务局已编制了《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引调水源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对湿地保护区的补水途径,实现七里海湿地水源多方补给。目前,市水务部门已对北大港保护区重点区域累计实现生态补水7800万立方米,新增湿地面积27平方公里。滨海新区政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南部水循环工程,在保护区内建设3平方公里的水质净化示范区,预计明年年底完成。武清区完成河道清淤7万立方米,生态补水8100万立方米,区政府部门制订了大黄堡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方案,已完成补水130万立方米。静海区政府正在着手实施生态引水,力争补水6000万立方米以上。
加快湿地植被修复 湿地保护区纳入重要湿地名录管理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本市将加快湿地植被修复,沿海湿地栽种耐盐植物,内陆湿地栽种水生植物,并将湿地保护区纳入重要湿地名录管理。
在实施湿地修复工程中,宁河区政府针对保护区苇海修复、鸟类保护、湿地生物链修复和科普教育等工程,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近期将组织进行工程设计;滨海新区政府修复了0.45平方公里耐盐湿地植物,治理沿海滩涂有害生物1.6平方公里。静海区政府完成了团泊水库西堤北段内侧4.1平方公里退化湿地植被复壮、水生植物种植。
此外,今后本市还将把湿地保护区纳入重要湿地名录管理。经市政府同意,市农委、林业局印发了《天津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发布了《天津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将四个湿地保护区、四个湿地公园和其他六个重要河流、水库列入本市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
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对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期监测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为更好地保护湿地,今后本市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工程流转集体土地,以及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生态移民进行生态补偿。
按照《天津市湿地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对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流转88.49平方公里、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流转70.47平方公里,按照每年每亩500元标准进行生态补偿,共计1.19亿元,全部由市财政承担;生态补水所需资金约9.9亿元,将分年度列入市水务局工程预算;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所需资金108.14亿元、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资金192亿元,通过土地平衡指标提供资金保障。
下一步,本市将研究制订《天津市重要湿地监测评估方案》,设立固定监测站点,重点对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长期监测,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区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