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转士官到扶贫战士的蜕变
竹溪县人社局驻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双桥村扶贫工作队员蔡伟的扶贫故事
都说军队是一所大熔炉,在这所熔炉里可淬火可成钢,而我有幸在这所大熔炉里锻造了12年,军队的生活让我成熟、稳重且坚毅。面对军转,我从未畏惧,面对生活,我信心满满。
初遇扶贫,我选择继续发挥螺丝钉精神
2017年12月28日,这也是我与十八里长峡双桥村结缘的日子。上午九点,我拿着刚从县医院体检中心取来的体检报告到县人社局报道。
在办理完相关手续之后,工作暂时安排在了扶贫村: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桥村。汽车一直在弯来拐去的山路上前行,而我的心请也像这蜿蜒的道路一样曲曲折折,有激动有紧张也有忐忑,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担心自己能否服务好群众。伴着这种心情4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连续几天的工作以及与驻村工作队领导的沟通交流,让我对扶贫工作以及双桥村基本概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次到贫困户家是贫困户周天云家中失火导致部分房屋烧毁,在得知消息后,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送去了被褥和慰问金,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扶贫工作队为人民群众送去党温暖的关怀……让我深受触动,也坚定了我干好扶贫工作的决心,做好岗位上的螺丝钉,为扶贫工作夯土筑基。
深入扶贫,我选择扎根基层做人民的儿子
曾经军营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双桥又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军营里的12年生活让我们从毛头小子变成为朔边卫国的战士,今天我们脱下戎装依然站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局党委的关心关怀下,在工作同志们的帮助下,我成为了县人社局驻十八里长峡双桥村工作队队员。我珍惜机会的来临,珍惜给人民群众带来需要的机会,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信心。
承载着局党委的信任,我第二次坐着汽车行驶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此时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我的老家(龙坝镇朱家坡村)也是贫困村,但位于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双桥村的情况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双桥村距县城248公里,交通不便、基础非常薄弱,全村421户1294人,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7亩,是我县地处偏远、贫困程度较深的村庄;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十分突出,贫困因素复杂,因灾、因病致贫突出,目前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农户产业单一,缺乏长效产业支撑,贫困农民素质普通偏低,自我发展能力差,生产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整村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截止2017年底,双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843人中还有164户461人未脱贫……这一切使我更感到我村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性。
记得刚到双桥村的时候,由于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基层工作经验欠缺,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一不注意就问出了群众的伤心事。记得第一次到贫困户蔡玉堂家中,其扶贫手册上是蔡玉堂、其妻子、儿子、孙子四人,我就问其儿媳怎么没在其家庭成员中,哪知其儿媳早已与其儿子离婚……此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从那件事以后每天晚上对第二天要入户的家庭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当天入户的情况整理成民情日记,方便工作开展。刚来时大家对我都很陌生,贫困户家去了好几次,再去却不能记住我是谁,这让我比较失落,不过我也没放弃,村民们觉得我陌生,我就每天带着人社局制作的精准扶贫作战图,挨家挨户主动跟他们闲聊、告诉他们我也是和他们一样也是农村人,慢慢地增进了感情,时间长了大家都亲切的喊我“小蔡、蔡同志”这一切让我的工作开展的更贴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驻村五个月以来,我先后走访了农户600多次,民情日记记了两本,对全村贫困群众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三间破旧的土胚房、外加用树棒支撑的简易猪圈厕所,阴暗潮湿,散养的狗汪汪的叫着。当我走访到我的包保贫困户王绪高家中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那是我第一天入户了解情况开展工作,最偏远的8户群众走访了5个多小时。但当我了解到这个特殊的家庭情况后,翻山越岭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了。几年前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因为一场灾害让年近花甲的两位老人失去了儿子,让年纪轻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让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亲;远嫁他乡的女儿也离异了,现在原本的儿媳带着孩子远离家乡,女儿也没有工作,留守的老两口子体弱多病(一个患有肢体残疾、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个患有多年妇科病)成了“药罐子”……人生的不幸让这个家庭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今年以来两人更是先后多次因病住院治疗,虽然住院看病花不了多少钱,但失去了劳动力也没有了收入,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增添了几分苦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向工作队、村站汇报,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五月份王绪高书面向村站提出了低保申请,六月份村里通过表决让王绪高和曾修义两人享受低保,通过上报审核、从七月份起每月可领取低保金390.00元,一年就是4680.00元,能够有效改善目前的困境。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对他们家的支持力度很大,政府为其家免费修建了安置房,财政贴息贷款5万元、入股合作社分红可以连续3年每年分红3000元,去年村里又从民政救助方面为其家争取了1000元救助金。在政策支持和帮扶干部鼓励下,去年其通过发展养殖业年底奖补1900.00元,医疗救助农合报销了12706.88元。在缴纳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的时候,一家三口人都得到了减免。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和包户干部的帮助下,目前养了6箱野生蜜蜂、2头高山土猪、8只土鸡,并准备在安置点附近种植食用菌,女儿已外出务工,说到这里王绪高和妻子曾修义不禁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习主席对贫困群众的关心!”
感谢扶贫,我选择记住人民群众的音容笑貌
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做好扶贫工作,摸清村的具体实际村情村况和贫困人口识别及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我多次深入到村农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生活现状,并多次参加村三委会、群众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精准识别贫困户对象,分析、讨论和对比,严格按照建档立卡流程、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开、公正、共平的原则,同工作小组确定了本村贫困户家庭,根据家庭人员状况,进一步探讨了脱贫项目建设,现正在稳步进行中。
扶贫工作一路走来,我也好处颇深。从一开始初来乍到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再到扶贫工作层层推进,徒步翻山越岭、下村入户、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和贫困群众敞开心扉聊完天出门发现天上已是点点繁星,索性踏着月光前行,加上众多的表格填写和各种材料档案整理,工作显得异常艰辛。有些群众还不愿意配合工作,难免会灰心丧气,内心苦涩。但是一想到人民群众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一声声质朴的感激,一声声亲切的话语……我知道我所做的工作群众其实都看在眼里,记在他们的心中,他们的音容笑貌也记在我的心里。
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被需要着,还有很多贫困群众等着我们去帮扶。想到这里,又让我充满了前行的动力。
扶贫攻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穿上军装我是朔边卫国的战士,脱下戎装依然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虽累犹荣。(王兆平 蔡伟)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