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里扬起绿色的帆——访生态中国十大人物牛玉琴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红梅
专业号:陕西湿地
2009/9/4 9:05:29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作为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她的世界里,治沙就是头等大事。
  25年来,从1棵树到2700万棵,从11万亩茫茫荒沙到林草覆盖率超过80%,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她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将7300多公顷荒沙变成了绿洲,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被誉为治沙女杰。2004年,国家林业局曾拨专款在她家的院子里修建了一座治沙博物馆。
  25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治沙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联合国拉奥博士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女杰等49项国家、省、市颁发的荣誉称号,成为获奖最多的中国农民。
  近日,当得知自己又荣获“中国生态贡献奖”的荣誉称号时,这位淳朴贤淑的农家妇女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作为一个农民,干了点事情还能得到这样高的荣誉,我感到十分荣幸。但是不管我得过多少奖都只代表过去,现在我要再发展新的事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她,就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村民牛玉琴。
  沙地里吹出清爽的风
  在北京的一家宾馆里,记者见到牛玉琴时她刚刚吃了几片去火药。“这几天上火,牙疼。”操着一口浓重陕北口音的她一边捂着右腮一边憨憨地笑着说,俨然一位邻家的老大姐。
  她质朴的语言,淳朴的神情立刻感染了我,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的话题也就从她的身体状况谈起了。
  牛玉琴告诉记者,从1988年至2003年间,她做过4次手术,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每天仍像往常一样劳作,“别看我今年已经60岁了,天天都会到沙地里补苗、种草、拉车、担水……以我目前的身体状况,再干20年没问题。”她的话里透着一种坚毅。
  在家时,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站在沙地上,看着自己亲手栽植的林子。“现在遇见风吹得树梢来回晃动,树叶沙沙作响时,我就会告诉孩子们,咱们把沙固定住了,树长起来了,这是它们在欢迎咱们呢!”牛玉琴满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到林地里,刮起风来,沙子迷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打在脸上还生疼。现在站在这里,我感到刮起风来都没有沙了,就跟现在的北京一样,都是清风,变化真是太大了。”说着,她望了望窗外,思绪仿佛早已飞回了家乡,飞回了那片投入了她太多心血的土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近年来一些小鸟、小动物也都到这片林子里来安家落户了。“野鸡、山鸡、喜鹊、麻雀都来了,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呢!”牛玉琴说。
  最初治沙只为求生存
  1966年,17岁的牛玉琴从陕西省定边县嫁到了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她没上过学,可身体非常结实,生产队劳动女人挣工分通常是7分,她却和男人一样挣10分。她的丈夫张加旺身体虽然不如她好,却上过一年初中,是村里的秀才。
  由于金鸡沙村紧靠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大沙漠,这里的人们吃尽了无情荒沙的苦头。牛玉琴告诉记者,她家屋后就是沙漠,因为是流动的沙丘,所以每隔几年他们就要“搬”一次家,一直以来都处于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每年春天刮风时,大量的沙子漫天飞舞,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填饱肚子,她和丈夫的心里萌发出一个共同的心愿——把沙治住。
  1984年冬,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筹了些钱和当地政府签订了15年的承包合同,在万亩荒沙地种草种树。1年后,4万株杨树、3万株榆树和几千株沙柳都栽活了!眼看这些树越长越好,树下冒出绿油油的小草,两人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们的治沙事业刚刚起步之际,张加旺得了重病,3年间做了7次手术,住了9次院,但这并没有挽回丈夫的生命,1988年爱人带着遗憾走了。
  怀着对丈夫无尽的思念,牛玉琴义无返顾地带领全家人继续在沙地中种树。
  25年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助、自己筹措等方式,牛玉琴累计投资860多万元,栽植杨、柳、榆等树木700多万株,种植沙柳、柠条、紫穗槐等4万亩,治理了11万亩荒沙,林草覆盖率达80%。
  现在,每当回忆起与丈夫共同度过的时光,牛玉琴都满含深情:“我和丈夫一起生活了19年,虽然生活很清苦,但是我们之间互相体贴,感情特好,从没高声讲过话,更别说吵架了,就连医院里的人都说我俩是模范夫妻。老伴住院期间,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这让我很感动,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
  1991年,牛玉琴创办了“旺琴小学”;1998年,她建起了“加玉林场”;2004年,她把筹资修建的沙漠公路起名为“望青路”。从这些名字上,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因为在她看来,治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事业。
  老劳模要有新思想
  如果说过去牛玉琴造林治沙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现在的她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更长远的打算:把沙地真正建成绿色家园,让它产出效益,惠及后人。
  “作为一个老劳模,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牛玉琴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市场经济要有公司和法人,没有经济实体挣不来钱。1998年,牛玉琴注册了“靖边县绿源治沙有限公司”。用她的话说,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她治沙公司的股份,壮大公司规模,做大治沙事业,用她的名人效应,使公司挣大钱,带领左邻右舍快步走上富裕路。
  为了学习到更多先进的治沙方法,牛玉琴经常与银川的白春兰、陕西定边县的王芝兰一起交流治沙经验,互相学习。出来开会时,也经常与其他来自沙区的代表多联系、多沟通,“通过这种学习、交流,不仅开阔了眼界,还见了世面,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现在,公司所有的规划都由她的小儿子来做,只要是好的办法,她就会积极采纳。“小儿子是学林的,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比我那会儿先进多了。现在在理论上是儿子指挥我,在实践中是我指挥儿子。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这项事业做好。”牛玉琴颇为自豪地说。
  谈到近几年有什么新的想法时,牛玉琴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一份长远“规划图”:
  ——今年准备修建一条防火路。她说,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火灾,如今这11万亩的林子长起来后把沙地全都覆盖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但目前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她。“11万亩的林子转一圈就是20多公里长,现在修这条防火路得需要100万元左右。除了我们自筹资金外,最好国家能给予支持。”
  ——更换一些老树种,栽植一些有经济效益、又四季常青的新树种,让沙漠一年四季都有绿色的同时,逐步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更换了1500亩的新树种,今后更换面积会更大。
  ——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林场。在林场大力发展养殖业,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建设,发展畜牧业,把这两项与林业相结合,让农、林、牧一起发展,以农养牧、以牧养林。通过综合开发,增加收入,解决目前的困境。同时,通过打井种树,改变以前靠天种树的局面,保证种一棵活一棵。
  ——建一个生态园开展生态旅游。今年,他们准备先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好,明年盖房子,并接待游客。园内除种植一些常绿树种、花卉外,还要建体验区,里面种一些果树、农作物等,让游客拿着她们用沙柳条编好的小篮子进行采摘。他们已将自己的特色定位为:“生态旅游与绿色餐饮”。
  “到时,你可一定要来呀,拿着我亲手用沙柳条编的小篮子去采摘。”采访结束时,牛玉琴向记者发出了邀请,而在我的心里,也期盼着这一天能尽早到来。
阅读 59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