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语春韵事 寸言天道难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09/1/29 16:33:37
春天被晶莹的雪花簇拥着走进了神州大地,瑞气和着春风犹如一曲铿镪的交响乐,回荡天际不绝于耳,似乎在召唤生灵耘地补天把握契机坚定希望从此走向辉煌灿烂。春能孕育神奇,天能佑护未来。天道酬勤,只要我们真诚付出,明天一定会如愿以偿。
我在春光里悠闲度步,一会儿远处一会儿近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对面而来向背而去的路人全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里。湿地里的鸟儿们也不例外,她们都在享受着每年一次的提前践行盛宴,一会儿翱翔蓝天,一会儿嬉戏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追逐猎物,一会儿抖动羽毛与岸边人身上的花衣貔美。此情此景异常难得,我在心中默默地为她们祝福:请带上黄河雄风,请别忘黄土柔情,怀春在新家,蒂落在故里,当你为弱势群体添丁加口时,别忘了鸿雁捎书,好让我为不在孤独喜庆小酌。
难得的闲暇让我高兴之余内心常有一点点酸楚,行业的本能常使我驻目眺望天际,为难见蓝天的明媚深思忧虑。天是什么?天道应该是什么样?用“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那个更高,那个更亮。”来诠释,我觉得有些牵强,但即使这样,我也感到太阳要比儿时的更远更高,空气中逐渐增多的粉尘对太阳光线的折射,总给人一种浑沌的不热烈的印象。月亮就更不用说了,湖泊和湿地的减少,灌区大口浅井的绝迹,多少年了,我几乎再没有在幽静的旷野中,听秋虫唱鸣,观水中明月了。那一年,偶尔雅兴陡起,仲秋与妻女一起城中湖边尝月,虽有“蛙鸣荷叶下,栅栏灯火明”的好去处,却因对水口堆积的污秽之物反感和偶尔从不知何处飘来的异味不适怏怏而归,所以还真没有顾及水中月的样子。想起启蒙时读过的“猴子捞月亮”一文,联想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隐患,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要对天或天道做出令众人信服的解释,从古至今都没有。但对天、天道及天上情景的描述却有很多篇幅。《西游记》中对天的描述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中国人最信服的。但细究起来,却都是世人想象育人事例的艺术提高,都是子虚乌有的。这个故事能够传世千年,仍旧在人们中间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一是故事情节付合中华民族的宗教生活习惯,二是人物鲜明贴近人们的生活,三是故事宣扬的宗旨:和为贵,慈善为本珍爱生命普渡众生的潜在精神,能够和谐社会稳定民心,服务统治管理。可说实在的,真正的天和天道与这些描述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干。
天是万物共渡的空间,万物相处的自然规律就是天道。这条道自打有生命以来就一直在完善修复,至今已是环环紧扣密不可分的生态循环,所有的物种都遵循严密而科学的分工,都发自本能的无怨无悔的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维护和管理的那片天,生怕由于自己的闪失使天道堵塞天不成天。我们共同的努力支撑起了我们共同拥有的天,这里的所有物种不管少了那一个都会使这天变的不完全不适用,任何一个物种的衰败与繁荣都与整体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所以为了自己,为了他人,相互制约种群数量及生命活动废物排量,依赖他物生命活动的废物完成自己的生命延续,同时也排出自己生命活动的废物供他物繁延生长,其间需求与排泄量的多少伸缩,决定着物种量的多少伸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人越雷池一步。在过去的岁月里,没有一个物种敢于尝试为了自己种群的扩大或活的更舒适而有意无意的灭掉和自己共存的任何一个物种的快感,也没有一个物种自做聪明,敢于断掉维持自己生命的动力来源,因为本能告诉他,离开物种多样性营造的这种环境,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管缺了那一个营造者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循环失常,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人在万般无奈近乎绝望时,总是会仰天长叹,发自肺腹的呐喊:苍天不公啊!意在周围环境没有给自己实现愿望留下通畅的路。为什么要问天?是不是天的威慑使生命本能怯于立命的基本条件。实际上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幼稚园的小朋友经常喊在嘴上的最简单的道理。你善待周围的生命,周围的生命就会真诚的呵护你。当你周围的生命都自顾不暇的时候,你恐怕也已是惶惶不可终日了。说这些不为别的,天道是我们和万物一同踩出来的,她的安全畅通是我们的立世之本,如果这条路失去良性生态循环的支撑,生态循环被破坏的难以恢复,或者说瘫痪,别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就是回到远古的生命起源时代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会有那样的结果,我们今天历尽艰辛和付出换来的发展成果,其不都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吗。所以我们要真诚地面对天道上所有的生命,善待她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物质不灭,以一定的规律在生命的存在空间不停地循环往复着。动物利用水和氧等物质分解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完成生命的生长和延续,排出碳、氮化合物;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森林、湿地、海洋)下利用水和阳光等物质重组碳、氮化合物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并释放出大量的氧和洁净的水,生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样的转化在需求平衡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互不伤害各取所需的界面。这种互通有无相互依赖的和睦处境就是天道。
世事往前推六十年,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那时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泱泱大国,刚刚推翻“三座大山”从世界东方站了起来,以从未有过的风彩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可以说是食不裹腹步履蹒跚,为了生存为了不受欺辱,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斗,争政治上的地位,与自然灾害斗保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向沼泽、向森林、向草原、向湖泊、向大海要粮,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非常合时宜,且生态资源远远超过生态需求,无可厚非;世事往前推三十年,也不过是刚过了“六亿神州进舜尧”的年代,生态资源虽有些吃紧,但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上不去,污染排放相对较少,城市及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被农业耕种利用,所以生态循环基本上还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在中国发展史上绝对是空前的,她不仅让世人瞩目,也真的让国民充分享受了发展带来的社会文明,但令人遗憾的是科学观念没有跟上经济发展,以掘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任意破坏侵占湿地、森林、草原、海洋的情况造成了生态资源急剧萎缩,以追求舒适享受为目的的生产生活习惯促使污染排放成几何式增加,这种人口成倍增长,污染无限制的排放(有政策、有措施,效果却非常不好,主要的还是为了经济利益),生态资源又是在无限制的减少(和污染排放一样的道理,更残的是多数生态资源管理部门和一线职工待遇特低),环境隐患岂能不令人担忧。
现在的人一提起来居住环境,有很多人都说不理想,但要是建设生态环境,涉及到本地方本系统本单位本人的利益,都会说要以人为本,何比小题大作。大家算算,我国现在人口是建国初期的近三倍吧,工业规模又是建国初期的多少倍啊,各种污染的排放又是建国初期的多少倍,而我们的住房、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占地,又是建国初期的多少倍,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面积又比建国初期减少了多少。举个例子吧,人死了非要烧了才算文明,埋到地下四五米深的地方,地上不留土堆能算浪费土地吗,“粪土当年万户候”那一点不好了,烧人,二恶英气味到处弥漫,熏的人呕吐,还浪费能源,再后把山扒掉二层皮,做几个水泥屋子,花几万十几万把一把不知是谁的骨头放进去就算文明了,可要毁多少植被和生态资源呀。平常说起来,没有一个人不把生态保护说的头头是道,一遇到来实的,牵涉到切身利益时,就都把生态、环境放到脑后了。人生逻辑,难觅真谛。
人有远虑才有近忧,问问苍天,如此这般经营人间天道,一百年内生态能崩溃吗?如若不然,岂不是杞人忧天,然之,我一人又怎能回天。要是都如我,天下仁人志士岂不都欢言。
但愿,我不会在地球上吃“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