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新中国60年江河治理:科学发展 人水和谐

媒体:人民网-环保频道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8/18 8:30:47
  实践不停,思考不止。对治水思路的探索和实践,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不断深化。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淮河、海河、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特点,中央分别确定了“蓄泄兼筹”、“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拦、排、放、调、挖”等治水方针。以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科学的治水方针为指导,水利人开始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治水实践。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水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到了二十世纪末期:江河断流,湖库淤积;地下水超采,湿地退化;围湖造地,侵占河道;水污染频发;沙尘暴肆虐──一幕幕人水相争导致的不和谐景象时有出现。水利人对水问题的反思进一步深入,随之形成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筑堤修坝的设想,而是人水和谐的治水新思路、新理念。

  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客观分析形势,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吸取国内外治水经验教训,开始了对治水新思路的探索,明确提出“治水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要转变对水的认识,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人类在与水、与自然的博弈中得出的教训,也是人类对水、对自然认识的理性升华。

  在加强堤防建设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河)、退耕还林、移民建镇工程在长江中下游付诸实施。这是一次水上“战略大撤退”,是防洪工程建设思路的重要调整,是中国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向水进军、与水争地,自觉主动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

  人水相争变成了人水和谐,人类在处理与水的关系上迈出了理智的一步,不仅利用水、约束水,也善待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水利人不断开展新的实践,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0年起,水利部门对长期断流的塔里木河、黑河实施全流域统一调水,使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濒临毁灭的绿洲生态重现勃勃生机;2001年起,连续从嫩江向自然生态保护区──扎龙湿地补水,使生态恶化的湿地逐渐恢复原有功能;2002年起开始实施引江济太,在太湖进行冲污试验,探索通过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进行水环境治理,激活太湖;2002年,又紧急抽引长江水向南四湖进行应急生态补水;2004年实施了从内蒙古察尔森水库向吉林向海湿地的应急生态补水;同年又从岳城水库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并于2006年和2008年两次从黄河引水补给白洋淀。补水挽救了这些几近或已干涸的湿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同时,水利部门通过水量统一调度,先后九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使河道主槽最小过洪能力增大到3880立方米每秒,为综合治理黄河泥沙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并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60年来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

  我国江河治理已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大步走向人水和谐。
阅读 31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