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x" }
12月16日,泰州规划设计院的4名专家来到姜堰市溱潼镇湖南村,为该村制定特色旅游发展规划开展前期调研。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湖南村是我市首家制定旅游规划的行政村。 本月初,省旅游局下发通知,为全省首批5家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村(镇)拨出专款,帮助它们编制特色旅游发展规划。湖南村成为其中之一。 湖南村地处溱湖湿地核心区,四面环水,全村共1700多户5000余人。 溱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强介绍,过去,湖南村百姓以种田、养鱼为生,自2003年该村被纳入溱湖风景区以来,村里农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目前,有近500人在溱湖风景区上班,有的负责景区绿化,有的参与景区工程建设,还有的从事特色服务,如会船表演、摇橹船、保洁等。另有部分村民开办“农家饭庄”,以“溱湖八鲜”招揽游客。“如今,全村八成以上村民都靠旅游致富。”王强说。 为加大溱湖风景区开发力度,去年,姜堰市引进上市公司深圳华侨城集团,投资23亿元打造华侨城湿地生态旅游综合项目。该项目包括温泉SPA、水岸商业街、精品酒店、会议中心、会所等,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动工。 “华侨城项目就在湖南村的旁边,如何与这个现代化的旅游项目衔接、配套乃至实现错位发展,实现湖南村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制定村级特色旅游发展规划成为当务之急。省旅游局的资金援助正好促成了这事。”王强说。 首先,村庄建设必须与景区规划相吻合。目前,湖南村房屋密度太高,小巷狭窄,不便通行;并且,湖边景观区民居杂陈,影响观瞻。“第一步,要迁移沿河地带的居民,为规划制定腾出空间。”王强介绍,风景区已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300套连体别墅作为拆迁安置区,目前已有85户村民搬进新家;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到明年会船节,景区沿湖的300户拆迁村民将全部安置到位。 在新的村庄建设中,除了规范建设,更要融进本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展现独特的里下河风味。“我们想利用四通八达的水系打造一个全新的水乡风情村,作为湿地公园、华侨城项目的补充。” 规划中,湖南村将建设一条集餐饮、旅馆,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商贸街,招引更多企业来此发展旅游项目,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发垂钓、采果、观光等休闲农家旅游产品。 村里的旅游业越是发展得好,老百姓的日子就越红火。村民们都非常支持景区重新规划建设。 “湖南村启动编制村级旅游规划,为我市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开了个好头。”市旅游局局长陈士宏说,将湖南村的特色融入到溱湖风景区,有利于整个景区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