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迷途的榆林沙坑

媒体:原创  作者:包大夫
专业号:包大夫
2013/10/30 18:23:22
向海自然保护区系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坐落有序,有机的形成了四大生态景区。这四大景区即是:蒲草苇荡、羊草草原、湖泊水域、沙丘榆林。其中,天然榆林、蒙古黄榆生长茂密,姿态万千、婆娑起舞、令人陶醉,随着地势地貌的走势呈长条状、快儿状、圆圈状、起伏状、蜿蜒状。 在向海屯儿的北坨子和西坨子,生有两片较大面积的榆林,面积约有几十平方公里,其间长满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蒿草和数百种中药材,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糊通糊通”的。较密的地方连单行人都难以穿越,最密的区域狗撵兔子时,只能允许兔子窜过去,狗却无法过去,只能戛然而止,眼睁睁的看着猎物逃之夭夭…… 50年以前,走进北坨子砍柴、打猎或路经的人经常会转向(迷路),有的人几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都走不出一个小坨坑,直到累得筋疲力尽 ,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才行。这一休息每每都会起到恍然大悟迷途知返的效果,大多都能找到正确方向,走出“迷宫”。 据当地的老人讲,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个信奉佛教的蒙古老人叫歇日拉,家住向海的西北13公里处的一个小部落,有一天,他孤身一人步行去往香海(现在的向海)庙焚香拜佛,当他走到距向海不到两公里的榆林中时迷路了。他从中午走到黑,又从晚上走到拂晓,可惜怎么也没有走出那片榆树林,最后由于过度饥渴、劳累而不幸的死在了北坨子的一个沙坑里。 一九三几年的一个夏天,有一个姓安的人,从20公里外赶着二马车来向海串亲戚,就在快到目的地时,晌午刚过就在西坨子迷了路。为了尽快走出困境,他赶着车一刻不停的走,可就是来不到屯儿里。走了半天零一夜天亮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鬼使神差般的绕过了向海,已经来到了屯子的东边儿了,举目眺望,向海近在咫尺。这一戏剧般的一幕让老安哭笑不得。返家时,他径直来到和他开了一个离奇玩笑的地方察看究竟,发现就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不知划了多少个圈子。见此情景,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哎,难怪干走就是到不了向海呀!这件事在向海一带,被当做笑话流传很久,至今一旦有人提及,还有为数不少的老人视之为“美谈”。 还有一件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正是炎热的三伏天,向海西屯(距向海12公里)的老张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全家七口人当中六口中毒(家长老张不在家),其中有两个姑娘(一个16岁一个14岁)情况危急,日落之前送到了向海卫生所救治。日落收工之后,老张得知不幸的消息后,骑着毛驴顺着最熟悉的老道儿急奔向海而去。按正常情况用一个多小时准能到达向海,可就在距向海不到三公里的敖包坨子里迷失了方向。这一迷可真要命,老张一直走到天亮才匆匆来到向海,可惜一切都晚了,准备去洮南抢救孩子的计划也变成了泡影和深深的遗憾。 在向海的坨子、榆林中迷路的事不胜枚举,我的大概理解是:树木、蒿草遮天蔽日;沙丘沙坑形态相近;没有特异可参照物;地广人稀,没有明显的道儿可走,只有少些荒道交错纵横,蜿蜒崎岖… … 现在,向海人(外地人)不再迷路了,因为境内修有多条渣油路、水泥路,以前的荒道也早已成了明晃晃的大道;树也稀了,蒿草也底了,沙坑也弥了,谁要再想迷路估计都成难事了。既然向海的榆林沙坑会让人迷路,可人们还是希望那个年代能从头再来,可是……
阅读 76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