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物种均占世界物种总数的十成以上,已有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和上千种珍稀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逐步摆脱了灭绝的危险
人民网北京7月12日讯 记者严冰报道:从今天在北京开幕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获悉,中国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和上千种珍稀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逐步摆脱了灭绝的危险,部分物种实现了回归自然。全国现有脊椎动物近6500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4%和10%;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中国所特有。
据介绍,近几十年来,中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濒危物种拯救、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8年底,中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2006处,面积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8%,使30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良好保护,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3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野外个体数量增长到1596只,人工繁育个体数量超过200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1400只,扬子鳄从200多条发展到1万多条,红豆杉栽培面积近5000公顷。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不仅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有效推动了中国的生态建设与物种恢复,为减缓世界物种灭绝、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加快推进野化放归自然进程,积极扩大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执法效能,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务。
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每年举办一届,是保护科学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海洋生物保护、生物能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主题是“保护: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主办。会期6天,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