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国气象报 作者:袁长焕 通讯员刘晶
专业号:黑龙江湿地
2014/8/18 8:49:15
中国气象报记者苗艳丽 袁长焕 通讯员刘晶 程远 王东升报道 8月15日,记者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本月9日扎龙湿地公园迎来了游客高温,日接待量超过6千人。该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峰表示,湿地资源不能过度利用,也不能搁置不用,生态旅游与湿地保护的有机结合也构成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水是湿地的灵魂,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黑龙江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康铁东的说法,也得到了中段引嫩工程相关专家邵伟的认同,“有水皆活”。扎龙湿地是靠乌裕尔河、双阳河的间歇性泛滥补给水源的,但是上游来水日显不足,当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更是呈现“入不敷出”的关系,因为水的减少曾经导致扎龙湿地萎缩,特别是2001年的大火对湿地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湿地核心区甚至可以行车,最终是有效的人工补水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邵伟说,今年计划向扎龙湿地补水2.5亿立方米,截至6月底已补水0.22亿立方米。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省政府组织实施了多次大规模补水行动,到2013年6月,中段引嫩工程累计向扎龙湿地补水19.52亿立方米,最多年补水3.43亿立方米。
据了解,在早期的扎龙湿地补水方案论证中,齐齐哈尔气象部门会通过对历史该区域及上游区域降水量变化和区域内水资源平衡情况分析,来测算补水时间和补水量。到2009年,扎龙湿地长效补水机制即我国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长效补水机制建立后,确定每年从嫩江引水2.5亿立方米,为湿地提供了生存的保障。
邵伟表示,扎龙湿地补水后,水环境大大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丹顶鹤等珍禽栖息地状况明显改善,数量明显增加。湿地苇草和鱼类资源增产,不仅取得了较大生态效益,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湿地水面不断扩大也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