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让人梦牵魂绕的洞庭湖滨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1956年,15岁的朱作言离开家乡澧县,外出求学,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飞逝,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科学界泰斗。
此次回常,恰逢常德举办规模盛大的首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朱作言欣喜之余,不忘提醒城市决策者,要把常德建成一个旅游宜居的城市,一定要注重文明的重建!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现代的文明,如果老百姓还以吃野生珍稀动物为荣,在公共场所肆意喧哗,怎么能够谈得上文明呢?
对洞庭湖滨的家乡常德,他说自己永远怀有一份牵挂,而这牵挂常常伴随疼痛。“每次回家,都会生出许多感慨,一方面是对家乡的巨变感到高兴,一方面又抑不住深深的担忧。”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朱作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异于常人。“当年常德水路发达,从家乡澧县顺流而下,八百里洞庭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可现在,哪里还有这般景象呢?”
今年年初,朱作言和另两位常德籍院士正式被市政府聘任为科技顾问。采访中,记者提到我市淡水珍珠的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对此,朱作言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喜,他只是连连追问:“有这么高?”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浙江诸暨参观全国著名的珍珠市场,当人家指着堆积如山的珍珠原材料说,这大都是从洞庭湖区收购来的,经过并不复杂的分级加工,价格至少翻出10倍,而这10倍附加值,还远远不能和广东揭阳等著名的珍珠产业基地相比。“我就记得那像晒谷场一般的珍珠原材料,洞庭湖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咱们一定要赶快在珍珠精深加工上下工夫,距离现在肯定是有的,但总是可以慢慢做上去!”朱作言难掩激动。
的确,人类经济发展的背后,环境往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朱作言表示,因为环境的破坏,有很多的生物正在走向灭绝,近些年来,洞庭湖区鱼类鸟类的大量锐减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如果人类还不注意保护环境,许多生物正在走向灭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