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闽江河口湿地第二次科考鸟类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媒体:福建新闻广播  作者:陈雪玲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20/11/4 22:28:44
闽江河口湿地第二次科考鸟类调查项目10月6日正式启动。这是在闽江河口湿地展开的参加调查人数最多的一次鸟类调查。该项目由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委托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及福建省观鸟会联合执行。
闽江河口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既是候鸟的集散地,又是众多水禽的越冬地,同时也成为部分海洋性鸟类因气候突变时栖息的“避难所”。无论是鸟类的数量还是种类的丰富度都为闽江流域所罕见。
每年有大量鸻鹬类、雁鸭类在闽江河口湿地过冬、过境,众多鸥类则每年春、夏季在此觅食、交配、繁殖、育雏。在光临这片湿地的数万飞鸟中,不乏诸多濒危鸟类,被喻为“闽江三宝”的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不足100只)、勺嘴鹬(全球不足200对)、黑脸琵鹭(全球不足5000只),每年都会出现在闽江河口湿地,这在全球湿地仅此一家。
随着周边湿地可能出现的不断被破坏,闽江河口湿地所承载的鸟类数量将会增加,其作为水鸟过境通道的重要意义也将更加突显。
这项为期一年的调查项目旨在摸清目前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种类、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并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区域规划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该项目调查的范围较以往同类调查面积更大,西起长乐潭头镇马山炮台,东至长乐梅花镇,在区域上包括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调查区域内涵盖的鸟类生境包括近海海域、滩涂、沙洲、潮汐沼泽、水塘、农田和林地等多种类型。
经过10月6日的调查规范培训和现场实地踩点后,10月7日已开始了第一轮的正式调查。调查中,20多名鸟类调查员在7个区域采取样线法,结合徒步观测、上滩监测、监测站观测、水道观测等多种方式,同时兼顾调查对鸟类产生影响的各种威胁因子。

 


红树林banner

 

阅读 210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