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改成茭瓜林,摇身一变成了生物净化多塘系统,不但可以净化村中的污水,还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可谓是一举多得。”大理市大理镇中龙龛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王松泉高兴地说,投入资金不到10万元,不使用任何机械,每天只花半小时管理,真正堵住了进入洱海的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物。
日前,记者在大理镇中龙龛村看到,约两三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方里,水生植物生长茂密,有茭瓜、菖蒲,有芦苇、水葫芦,还有各种密密麻麻的杂草。在入水口处,污水黑臭,经过七弯八拐的水塘循环,在出水口处,水变成了涓涓清流。王松泉说,原来,他们村养牛,街上的牛粪随处可见,大雨一来,顺着沟渠直接就流进了洱海;现在,村中养牛的少了,卫生环境保护好了,还建起了生物净化塘,不但可以将村中所有污水全部处理掉,茭瓜还可以出售产生经济价值,达到了双赢和良性循环。
王松泉说,原来这里是一个鱼塘,村里以每年三四千元价格租了下来,建成生物净化塘,只花了几万元挖设沟渠、铺设管道拦截污水,投入很少,管理也很简单。治污原理也简单,因为茭瓜、杂草的生长就需要氮和磷。经过环保部门监测,出水口的水质达到了一级A标排放标准。
“中龙龛村的多塘系统取得了成效,今年便在大理迅速推开。”大理镇副镇长周雪蓉介绍,大理镇现已建成9个,在建1个,光是拦截的垃圾每个月就能装满十几辆拖拉机,效果十分显著。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杨林丙介绍,今年内,计划以大丽路、环海路附近区域为重点,在大理市建设80个多塘系统。同时,大理市采用“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调蓄利用—清水通道修复—河道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治理理念和总体思路,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减污”的治理策略,实施多塘系统建设,计划分3年完成189个多塘系统建设,明年完成80个,2017年完成剩余的多塘系统。
“大理白族自治州上半年就建成农业尾水生物净化多塘系统60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14座。”大理州长杨宁在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情况汇报会上强调:“下一步,完成大理市80条、洱源县20条入湖沟渠多塘净化系统建设,全面取缔洱源县城至入湖河口沿线及大理市海西的鱼塘养殖,将其改造为多塘湿地净化系统,回收灌溉用水,提高流域农田废水的利用率。”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