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更替,岁月轮换,一切都在变化着。
湿地内的动物们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其活动规律和饮食习惯也和它们的祖先有了明显的区别,最普遍的情况是它们见到能吃的东西不是急着去吃,而要经过观察,甚至要经过饿急了的先吃,看到吃了的没什么意外,才一哄而上共享之。在赵伟巡护的路边的麦田里,就有很多遗落在地里的麦子,鸟儿们就不去吃。在过去,缺粮食的时候,别说是鸟了,就是人也舍不得让这些麦子静静的躺在地里,手捡笤帚扫,一天能拾一碗就高兴的不得了。现在人不要了,鸟儿也有了新的看法。鸟儿们就是在吃虫子的时候也只吃活蹦乱跳的,有疑问的,绝不轻易下口。就这,湿地的鸟儿和动物们还时不时的出现些不希望看到的状况,如赵伟就碰见过野生鸽子和鸊鹈的尸体在被蝇子的幼虫清理着,虽然这也是生态循环的一部分,但情况有些特别。这种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有些则是无意的。野生动物们是在用血泪和生命探索着自己的生存之路。
从不同的媒体上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生存态势在向不好的方面急速转化,所有的生物都在自己的生理极限内,积极应对着环境变化对生命的考验,物竟天则适者生存吗,不行的你就by by吧,决策地球生态的人类已经有所察觉,不是有的地方发现从没在此栖息的动物来此生活,说是管理效果好,生态适宜生存吗,是这样,要不野生动物为何来此栖息呢。但从辩证的角度看,肯定是原来栖息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要不野生动物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家园吗,这说明野生动物原有的家环境恶化的不能生存了,才寻找新的栖息地,虽然没有原来的好,但毕竟可以将就生活。
大家都在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少了,有很多野生动物实实在在的成了自然界的宠物,成了人们拿钱才能观赏的景观。这说明什么,说明野生动物的生存之路越来越窄了,说明人类明天的路也没有以前那么宽敞了。
这条路究竟有没有尘土,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谁能看见路的前面究竟是什么。即使能看见点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古代的屈原不是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求索是要有过程的,但愿这个过程不会很长。
想了这么多,路还是要写,而且必须得写到点子上,因为这是自己人生路的起点。
赵伟坐在桌前灯下,开始了整片文章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