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重点实验室召开首次学术交流会
媒体:鄱阳湖重点实验室 作者:鄱阳湖重点实验室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6 15:09:25
首次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实验室学术交流会近日在江西师大地理学院会议室召开,交流会由实验室主任陈晓玲主任主持,地理与环境学院老师贾玉连老师与胡启武老师两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文化生态坡、全球变化与中国文明演化模式”和“鄱阳湖湿地碳平衡及相关碳过程研究”的学术报告,来自地理学院的老师和07、08级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学术报告会。
此次学术交流会是由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地理与环境学院联合举办,是对“鄱阳湖大讲堂”活动的补充。此交流会立足于校内,每隔一周举行一次,主要目的是激发师生鄱阳湖研究的积极性和促进校内师生的学术交流,每次活动将由两到三人进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围绕报告人近期的研究工作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展开,不限主题。同时,我们也希望日后校内其他相关院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参与到我们的学术报告与讨论中来,使得我们鄱阳湖研究爱好者们的观点能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贾玉连老师首先以“文化生态坡、全球变化与中国文明演化模式”为主题的报告拉开了首场报告的帷幕,报告主要围绕“农牧交错带8.0-2.0kaBP气候序列的重建”和“考古文化演化序列的重建”两方面内容展开,其间穿插了大量图表和图片,使原本比较枯燥难懂的问题变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后他首次引出了“文化生态破”的概念,观点新颖独特,让我们清楚明晰的了解了人类文明和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互动环节中,各位老师和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就如何测定湿地水位及鄱阳湖沙山形成原因等问题与贾老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贾老师对问题逐个进行了详实的解答。随后,胡启武老师围绕“鄱阳湖湿地碳平衡及相关碳过程研究”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申报心得展开了讨论,他从项目立项依据、项目研究内容与目标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和基金申请的体会等六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碳平衡与碳循环研究在鄱阳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最后他就基金申请的心得体会为大家在日后的基金申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互动环节中,老师们与胡老师针对项目分别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针对密闭箱的设计和原理,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次交流会学术交流氛围热烈,老师和学生纷纷表示这种形式非常好,有益于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