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2009年年会及气候变化高级研讨班《安庆宣言》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我们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长江流域湿地管理机构、国内外有关组织的代表和学者,于2009年10月14日至16日会聚安徽省安庆市,围绕湿地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达成一致共识,共同发表《湿地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安庆宣言》。
——我们知道
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580万公顷,约占中国湿地面积的15%,是我国最大的流域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它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加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储存库、源和汇,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功能、面积和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全世界所有湿地面积之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但它却拥有陆地生物圈碳素的35%。可以肯定,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碳总量约770亿吨,超过农田生态系统(150亿吨)、温带森林(159亿吨)和热带雨林(428亿吨)。因此,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注意到
安庆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众多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特有的湿地景观,它联系着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其湿地自然性维持较好,孕育了200种高等植物,98种鱼类,100种水鸟,有14种水鸟达到指定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在功能和时空上与长江中下游同类型湿地具有互补性,不仅在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潜在价值,而且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安庆湿地保护是十分重要。
湿地破坏容易恢复难。围湖造田、江湖阻隔、水体污染和不合理开发已经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 太湖蓝藻、洞庭湖鼠害、鄱阳湖干旱、巢湖污染等生态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不采取措施,势必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的建立沟通了政府、保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源交流与共享,推动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水平。
中国政府已意识到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在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水污染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有关国际组织也一直致力于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有着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倡议
中国政府及长江流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同时,我们倡议:
—— 建立长江流域统一的协调机制,对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统一规划与合理布局,以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实效。
——推行流域综合管理,正确处理江湖关系、山湖关系、湖垸关系、蓄泄关系。加强长江源头区、上中下游及河口的联系及管理。
——促进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管理,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科学分析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
——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性工作;
——积极推动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 加强交流,分享信息,开展能力建设,共同促进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我们呼吁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保护湿地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提高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