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对照国际湿地城市标准,加快环巢湖湿地建设,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积极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8月23日,记者从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获悉,按照计划,合肥今年开展相关申报工作,将于年底迎接评估。
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
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合肥的先天优势。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自2013年开始,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意见》和《合肥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任务,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被列入《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湿地建设对标国际化
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全球湿地生态保护领域规格最高、分量最重的荣誉之一。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有利于合肥市促进国际、国内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据悉,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原则上每3年组织一次,由城市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城市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将提名城市提交至《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
“对照提名条件,合肥满足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基本条件,但也存在缺少湿地保护专门管理机构、暂未颁布湿地保护相关地方法规等短板和弱项。”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合肥将采取成立湿地管理工作机构、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制定湿地保护规章等措施推进创建申报工作。
同时,我市将开展湿地调查监测,全面调查全市8公顷以上湿地资源,加强动态监测,开展湿地资源编目和湿地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编制湿地生态环境负面清单,重点加快环巢湖十大湿地项目建设,探索研究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效模式,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此外,还将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具体财政奖补政策和实施方案,促进湿地利用方式符合全面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原则,同时综合考虑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有效发挥。
年底将迎国家级“大考”
根据《工作方案》,合肥将成立高规格的申报领导小组,同时依托高校承担申报创建工作,成立合肥市湿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时间安排上,今年9月将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创建申报材料汇编和申报片制作后,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提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预计在今年12月,合肥将迎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家现场评估论证。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