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海湾大桥旁边的一处填海地块。记者 陆金星 摄
“填海造陆不是一点不能造,而是一定要造得合理,造得适度。”对于填海造陆,市政协常委、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王军认为,在保护海岸线和胶州湾这件事情上,青岛应该借鉴东京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经济效益一般、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项目就应该坚决否定。同时,相关专家也对保护胶州湾以及青岛的海岸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
如果只是盖房就不能填海
对于填海造陆,市政协常委、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王军认为,由于历史原因,胶州湾东部的岸线已经开发起来,大部分成为港口,对于已经开发的岸线,要充分利用,力求效益最大化 。对于西部、北部岸线,在填海造陆时要格外谨慎。
“能不填的就不要填。填之前应多找专家进行环境论证,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反复权衡。对于经济效益一般,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项目应该坚决否定。”王军说,“尤其是房地产项目,如果只是为了盖房子,就不能填海造地!”
█规划
划定四条线保护胶州湾
“在保护胶州湾以及海岸线这件事情上,首先要进行立法,保护胶州湾以及青岛的海岸线。”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左华说。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本市划定了胶州湾围海填海控制线、湿地保护线、入湾河道控制蓝线及近岸地带禁建与限建区域控制线,作为实施保护胶州湾的重要依据。“其中‘入湾河道控制蓝线’就是指对每条流入胶州湾的河道在保证防洪排涝的情况下,设置生态保护的控制线,对每条河道入海口的宽度等指标都做了很严格的规定。”左华说。
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发展研究院刘洪滨教授表示,在填海造陆这件事情上,政府应授权公众参与海岸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决策过程,并考虑如何对填海造地产生的收益进行分配。
█建议
挪挪排污口,填海也要补偿
“应该说,目前胶州湾水质总体稳定,局部存在污染,这与陆路排污口有很大关系。”左华介绍说,在胶州湾目前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没法改变的情况下,就要合理地安排入海排污口。他举例子说,目前胶州湾北部湾底水动力本来就弱,但是如果排污口还安置在这个位置,就会继续加重胶州湾的污染,“所以要合理地进行胶州湾畔排污口的布局,把排污口尽量调整到那些水动力较足、自净能力比较强的地方,而那些水动力较弱、自净能力较差的地方就要减少排污口的设置,这些从科技的角度讲都是能做到的。”
左华同时表示,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分布在胶州湾畔,要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使它们削减污染物的能力得到提高,提高污水的处理标准,同时要控制污染比较大的指标,比如氨、氮、磷等。“此外,还要建立河流的长效管理机制,以李村河为例,不能等河水流到了入海口再进行清算,其实在河水流经的每个地方,都负有减排的责任。”左华说。
同时,刘洪滨提出,要积极探索海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他说,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填海用海的补偿办法,虽然大部分填海项目事先都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了征用补偿协议 ,但填海区域国有自然资源的损失,以及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补偿却陷入管理空白。他认为,今后在填海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要体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补偿的内容,并最终建立相关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刘洪滨还表示,本市还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填海造地案例,学习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填海项目进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完全填海、严重改变生态环境的技术方法,如人工岛式和顺岸分离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采访中,王军多次将人工岸线称为“水泥墩子”。“很多人在填海造陆时,说要在‘新地’上建公园,美其名曰‘补偿生态’。什么是生态?水泥墩子上种花种草不叫生态,这与自然岸线无法相提并论。”王军告诉记者,在胶州湾西部、北部开发时,应该重点保护好沙滩、泥滩,尽可能维持自然浅滩原貌等原生态资源,减少经人工雕饰的所谓现代化市民公园的建设。刘洪滨也表示,填海前要全面分析填海造地产生的影响,在对工程做出决策时,既不能忽视其生态效益,只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片面强调环境变化而放弃具有综合效益的建设项目。
█他山之石
日本东京湾
盲目填海吞“苦果”
“要说取经,东京湾就有真经可以取!”王军在日本呆过多年,这位海归博士后曾专程对东京湾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他说,胶州湾和东京湾都是半封闭型海湾,内宽外窄;两湾的气候带相近,都受季风影响,受台风侵袭;水文状况相近,均无大型河流,只有几条小河入海,海湾淤积较小,港口水深条件较好等。
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一系列大项目都是填海建设的。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湿地破坏更为严重,明治时代九成以上湿地已经丧失,95% 的海岸线变成人工岸线。”王军介绍说。民意调查显示,民众要求改善东京湾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本、荷兰这些率先填海造陆的国家已经尝到了苦果。我们绝不能明知故犯。”王军坚定地说。
韩国新万金
渐进开发成景点
在填海造陆历史上,韩国的新万金围填海造地工程算是比较成功的。作为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126个项目之一,新万金工程启动后,1998年因环保组织提出滩涂保护等环境问题,并激烈反对而被迫停工。
2001年5月经过公开辩论,确定了采取渐进式开发。2001年7月制定了新万金海域环境保护对策。2005年5月,又确定了“亲环境”开发计划,制定了淡水水质改善对策,提出共同组建生态森林、候鸟栖息地、自然型水道等多种生态空间。同时,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成立新万金环境对策委员会,每年对环境对策的实施状况进行两次检测和评价。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韩国政府将原来的开发计划进行了修改,最终制订了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围垦计划。新万金工程从而成为世界闻名的海洋围垦与保护相结合的案例,成为著名旅游景点。 文/记者 成跃文 李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