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筑家园、开食堂、不打扰、留野地……广州多措并举引鸟来

媒体:广州日报  作者: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3/12/28 15:24:20

城央白鹭翩跹,是冬日羊城一大特色美景。

几大“出圈”的机位已是“鸟友”们必拍点——“城市客厅”海心沙落霞与鹭鸟齐飞,南沙湿地万鸟翔集,海珠湿地鸟满枝头……在广州,不仅漫滩湿地可见“飞鸟集”,连昌岗立交等闹市都能与鸟邂逅。

图片

这背后,既归功于广州多年来实施“动物进城”计划,更归功于广州近年来大力推进绿美广州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冬日气候宜人的广州,为候鸟打造了一个暖暖的家。“筑家园”“开食堂”“不打扰”“留野地”……多措并举科学引鸟,真正将广州变成了鸟类迁徙线上的“安心驿站”。

目前,广州鸟类的种面积效应(物种/面积)已达历史饱和,且鸟类种群数量恢复到历史最高峰时的90%。

图片

筑家园

水库建浮岛,鸟儿可以歇歇脚

俗话说“水深无鱼”,其实水深也无鸟,尤其是水库这种水位太高的地方,鸟儿找不到浅滩歇脚,很难就近安家。然而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木强水库,位于南岗河上游。据统计,这里已有鸟类46种,含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经过水污染治理后,南岗河水质已提升至Ⅲ类水,结合绿树成荫、植被茂盛、河道有深有浅等特点,引来更多鸟类栖息。

图片

“你看这个浮岛,其实是人工打造的,还种了芦苇、黄菖蒲等水生植物,安放仿真鸟、播放鸟鸣声,想自然而然地吸引水鸟前来。”长岭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莫艳华介绍。2021年在南岗河实施系统性的鸟类保护工程时,探索性设置了人工浮岛、倒木、浮排、栖木桩等,“能不能真的吸引到鸟,我们当时心里也没有底,靠着从社会募集的一笔资金,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工程实施后,渐渐发现有夜鹭、小白鹭等水鸟和白鹡鸰等近水鸟类来此浮岛栖息觅食,鸟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有了较大提升。

住在附近的资深“鸟友”刘文华深有感受,今年他在木强水库旁的岭头山,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蛇雕、凤头鹰、珠颈斑鸠、白鹇、橙头地鸫,还蹲守了28天记录下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黑眉拟啄木鸟育雏全过程。“每个地方都在想办法为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这是最好的事情。”他说。

鸟岛围竹排,水鸟添了站立点

今年10月底,眼尖的市民发现,正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观鸟平台的鹭鸟岛周边,神秘地出现了半圈竹排。不久后,就有鹭鸟抢先“尝鲜”登陆,得意洋洋地挥翅踱步。

无论是河涌“低水位”还是水库建浮岛,都是突破性的举措,实现了鸟类栖息地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对于本来有“鸟巢”属性的湿地而言,为鸟类安家的方式则更为讲究。

图片

这半圈被鹭鸟“偏爱”的竹排就是海珠湿地联动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生态浮岛”2.0。十年前,当海珠湖进行生态系统修复时,先是丰富了小岛上的树种,放置了竹排,修建“生态浮岛”1.0版,成功将小岛变成了鹭鸟岛。十年后的2.0版,更有自由呼吸的感觉。

从观鸟平台望去,远远可以看到由竹子组成的“生态浮岛”2.0版。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科研人员林志斌说:“这种方式做成的竹排,可随水位变化起伏。同时,周围还打上一圈松木桩,一来可以固定竹排,二来又给水鸟停歇提供‘站’点。”这仅是其中一项好处,再结合其他的生境营造举措,这里不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就能自然演替成鸟类的栖息空间。

开食堂

春夏放鱼苗,秋冬候鸟来“聚餐”

许多受访动物专家都提及,吸引“飞鸟进城”,必须要确保有充足的食物。

御寒与觅食,是促使候鸟迁徙的基本原因。但曾经广袤的农田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致使鸟类的生存空间和食物链不断在消亡。如何为它们再“开食堂”成为个中关键。

图片

广州南沙湿地被誉为“广州之肾”,从一片野生湿地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观鸟胜地之一,每到秋冬时节都能出现10多万只候鸟共聚的盛景。它们聚会的方式,就是在多片水禽觅食浅滩上“聚餐”。南沙湿地将这个地点命名为“自助餐厅”。

每年夏季6-9月在冬候鸟归来前,工作人员先对浅滩进行封闭盐沼生态系统维育,并分别在初春、夏季进行鱼虾蚬苗等水产增殖放养,以保障冬候鸟归来有足够的食源。丰富的食源、舒适的环境,也是不少候鸟春天放弃回迁留下来当留鸟的原因。

图片

不打扰

爬藤作“掩护”,透过小窗去观鸟

筑家园与开食堂,可称为“引鸟进城”的有意之举。在做了保护性举措的另一面,就是“事了拂衣去”,安静不打扰。

随着观鸟活动的日益兴起,许多公园、湿地也将“不打扰”放在首位。在周末等客流高峰期,海珠湿地有意控制人流量,而观鸟平台的设置也很有讲究。比如设在距离鹭鸟岛数十米开外,并全部漆成了贴近树木的深棕色,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游客想要观鸟也不是随意可观,需要透过一个类似岭南的木窗花格斜斜地张望,而从鹭鸟岛上飞鸟的角度看过去,是看不到人影的,人见鸟而鸟不见人,让“人进鸟退”变成“和谐共处”。

图片

南沙湿地也有类似的设计,观鸟屋的外围用了竹木结构做装饰,外部还种植了爬藤植物作“掩护”,距离“自助餐厅”也有很远的距离。走进观鸟屋,视线昏暗,光线仅从几扇窗户透进来。最近,这里还搭了一座新的观鸟塔,整座塔的外围都披上了棕榈皮,掩盖了人在塔中的情况,也能让塔更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

除了观鸟平台的设计,在面向公众的观鸟指南上,这些观鸟平台都贴上了“保持安静”“勿使用闪光灯”“穿白色、绿色等浅色系的衣服”等提醒,从而更好地推动文明观鸟,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

留野地

城中留野地,鸟儿多了“安全感”

图片

万类霜天竞自由。珍贵的“自由”二字,在“飞鸟进城”里有着别样意义。

对于鸟类而言,城市有太多需要警惕的地方,自然野性之地才有安全感。大自然的自由逻辑,在“有为”的同时,还需要“无为”。

图片

大吉沙岛是最好的案例。大吉沙是广州的70多个岛屿中唯一一个至今不通车、没有桥、出行靠渡船、岛上有居民的江心岛,因而保留了大量野地,给予了鸟类良好的栖息环境。崔庆明指着岛上一片枯枝败叶的荷花池说,这里就遇到过鸟,“正因为没有将枯毁的荷花、荷叶清走,秋冬季节鸟才会出现在这里。”

而海珠湿地在这方面也有实践。十年前,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前期,湿地联合专家在鹭鸟岛上种植了不同的植物,后来不再对其进行管养,而是让其自然演替,这为后来鹭鸟飞舞的美景打下了基础。

专家建议

连接湿地绿地 建设水鸟廊道

图片

当前,广州鸟类整体生存状况乐观,但不少方面还有待改进,比如打击非法捕猎、经营性利用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建立更完善的野生动物监测与研究工作机制等。

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提出了三个发力的方向。

其一,城市大环境和小环境要协同起来。一方面,要营造安全、食物充分、能容纳多样性的大环境;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营造不同的小环境,“有的鸟是冬天来的,那冬天就要营造有花有果的环境让其觅食;有的鸟喜欢站在水里觅食,那有鸟站立的水面就要畅通鱼道;有的鸟喜欢在水位浅的地方吃螺,那就要那个地方设置树木和石头让螺生存。”据胡慧建观察,目前,广州已打造出很多适合鸟类生存的小环境,而大环境、小环境协同打造则是未来发力的方向。

其二,开展水鸟廊道的建设,将湿地公园、绿地等小微环境连接起来,畅通鸟类的飞行通道,最终让通道自主调节,变成自主式廊道。胡慧建表示,目前,城市里提供给鸟类的水和食物相对充足,缺的是给鸟类“壮胆子”。“有些地方鸟类可以通行,但它们不敢通行,那人类可以在此设置‘壮胆’的设施,比如投放食物、设置状态活跃的鸟模等。”

其三,实施珍稀濒危野生鸟类的保护工程,应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加强抢救性培育,建立和发展人工种群,做好放归自然和恢复种群工作。“此前,我们在海珠湿地做了野生鹦鹉的野外放归工作,现在在广州已重新发现消失已久的野生鹦鹉了。”

胡慧建提出,目前广州鸟类的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多是像白鹭这样单一的鸟种数量,像野鸭、秧鸡、鹬鸟等对环境要求苛刻的鸟类数量相对较少,“在某种程度上,这属于失衡状态”。目前,广州正从改善这一情况的方向继续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当对环境要求苛刻的鸟的数量逐步增加时,众多鸟类便会形成竞争关系,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红树林banner

 

阅读 64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