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村委河岸边,正在作业的挖沙设备
茶江中游,两艘挖砂船在同时作业
茶江边的下苏家,以往的江岸湿地全都变成了卵石堆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沈青 文/摄) 平乐茶江两岸,原本风光秀丽,绿洲葱葱。 但近两年来,大量挖沙船在这里抢滩占地滥采乱挖,大量湿地被毁,河滩美丽不再。 【高清图片】平乐茶江遭挖沙船疯狂“啃食” 大量湿地被毁
4月13日这天,围绕茶江边一片被挖沙船包围的“绿洲”,附近村民、网友与挖沙者展开了一场护洲之“战”。
走近“战场”,记者近距离倾听茶江的痛苦呻吟和当地民众保护环境的决心。
争夺“最美的绿洲”
4月14日,“平乐热线”论坛上一则“求救帖”迅速被网友转发。
网友“全日制”写道:平乐上苏家自然村一片原始生态绿洲正面临严重威胁,代村民们向网友求救。
帖子提到的绿洲位于平乐镇密山渡村委上苏家自然村,茶江(又名恭城河)右岸被当地人称为“水洲”。这是一块面积365亩的原生湿地,风景秀丽,被网友们称为“平乐最后的绿洲”。
帖子一出,论坛震动,当天点击量突破5000。
绿洲受到什么威胁?4月18日,记者带着和网友一样的问题,来到距县城9公里的上苏家村。
远远地就听见江上传来“隆隆”响声。村民苏邦说,这是挖沙船在作业,水洲受到的最大威胁就是它。
站在江边望去,挖沙船的抓斗不断沉入江水中,装满河沙又拉回船舱,卵石筛入江中。
密山渡村委干部苏安说,4月13日清晨,这艘挖沙船靠近水洲准备挖沙。40多位村民闻讯来到岸边阻止,但挖沙者仍然挖向岸边。
直到14日下午,经过平乐镇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数次协调,挖沙船才离开。
“水洲要留给后人,我们决心保住它。”苏安说。
记者走入这片水洲,脚下是灌木草坪,身边松林婆娑,牧牛成群,头上凤尾竹随风摇曳。苏安说,乡亲们希望永远保持这样的生态平衡。
但大家都担心挖沙船侵入会使上苏家的河堤“溃退”,距江边仅几十米的村庄和田地难保。苏安说,10年前,这里的江宽40米左右,现在挖沙挖得江岸后退了10米。
村民们反映,近两年来,挖沙者曾几次进犯水洲,也曾许以高价,都被挡了回去。
村民们感觉到水洲的危机,这才向网络求援。
2010年9月,“平乐热线”一群环保网友与上苏家签约50年,网友每年出资1500元,与该村合力保护水洲。
网友唐先生说,签订共同保护协议只是想表达保护环境的意愿。
但双方都没想到,协议也挡不住挖沙船强硬地“杀”向这片绿洲。
又是“疯狂”的河沙?
茶江源于恭城,在平乐与桂江、漓江交汇。茶江两岸,原本风光秀丽,绿洲葱葱,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这条江变成采沙者的天堂,一江秀美渐渐消失。正因此,上苏家这片硕果仅存的水洲湿地才显得弥足珍贵。
4月18日下午,记者与苏邦沿茶江右岸下游走去。苏邦说:“上游是沙子镇,下游是下苏家和江右村委,基本都被挖沙弄惨了。”
在下苏家自然村的江边,一段堤岸已经垮塌,远处的挖沙船还在冒着黑烟。
江中,部分河床已变得千疮百孔,沙坑随处可见,卵石沿着河床往河道中间堆。村民称,六七艘挖沙船日夜不停挖了2年,挖完河道挖岸边,河边湿地渐渐变成了眼前的沙石堆。
村民莫勇指着自己江边的房子说:“喏,原来房后种的土豆、水稻都被挖沙船挖完,几乎挖到墙脚,最后赔了些钱。”如今,村旁堤岸崩塌,有些耕地被迫向后移了几十米。
在下游的江右村委,盘踞着一家大沙场。沙场沿岸和对岸,几头水牛在连绵不绝的卵石堆间游走,却找不到一点草地。
4月19日,记者沿茶江左岸向上游探查。
与右岸的死气沉沉不同,在江左村委河岸边一片繁忙景象,附近的唐家、东庄、马家等自然村至少有5艘挖沙船在紧张作业,一辆辆卡车满载河沙来来往往。
从高处俯看,茶江已不像一条江,更像一条瘫痪在卵石堆中的死蛇。
挖沙过后,深浅不一的沙坑在河床上形成一个个“吃人坑”。据称,去年夏天,江右一名小学生游泳时陷进坑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县环保局一位人士透露,无序采沙已经给这条江带来致命的恶果。没有了河沙,茶江过滤能力和泄洪能力正严重下降。
90岁老渔民陈荣芳说,现在河水浑浊,鱼明显减少。
附近村民反映,近年来茶江的泄洪能力明显不如以前。江左村委干部曾凡清说:“因为乱采沙,江水改了道,每涨一次水就要冲毁一片地。”
非法采沙的“天堂”?
有恃无恐的挖沙,正在让茶江容颜大变,也引来沿岸村民怨声载道。
但是,挖沙者却仍然能顶着各方阻力和抱怨,从江中挖到江边,甚至侵蚀湿地、耕地,其肆无忌惮的背后是什么?
马家村村民苏作建告诉记者,他目前在江边帮老板开船挖沙,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他说,也就这两年,河沙价格节节攀高,采沙船就一窝蜂涌来,茶江“船满为患”。
据了解,现在1吨河沙批发价65元,一艘沙船一天可以卖4到5车沙,净赚3000元,年收入高达十几万。如此暴利,让人趋之如鹜。
“听说这里挖沙不用办证,花10来万弄条船就行。有的也会去县里或镇里找些关系,以便在关键时候得到照应,即使挨查了也可以想办法。”苏作建说,沙船老板还会拉拢一些当地村民,渐渐形成一股势力。据记者了解,在茶江平乐段的20余条挖沙船上,基本都有当地人。
苏作建透露,那些挖完河道又挖江边的,采取的是另一种操作模式。
他们会以租或购买村庄集体土地的形式,交纳一些费用,获得在河堤边或湿地的开采权。
“有时说搞开发,有时说是种地,但最后都是挖沙。而村民收了钱,也不会再说什么。”一位采沙老板说。
苏作建说,前几年,他们村河岸边一块60亩的湿地租给了采沙的,村里分到10万块钱。
这只是茶江挖沙船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江右村见到一位挖沙的陈老板,他说今天船坏了没开工,但平常一天可挖500方沙,而他已经在这挖了两年。
陈老板说,上苏家水洲在挖沙者眼里是块肥肉,很多人都盯着,但茶江上像上苏家这样“负隅顽抗”的还真少见。
“我们向镇里和其他部门交了管理费的,村里面即使有意见,我们也是给了钱的。”陈老板直言,虽然没有取得采沙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但只要交了钱,挖沙就是理所当然的。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平乐镇政府。镇党委委员欧波表示,挖沙的事镇政府没有发言权,没有接受记者采访。
县水电局水政股股长周春发表示,水电部门对茶江从沙子至江右这一段存在的大规模无序挖沙现象确实了解,但管理起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说,县水电局这两年基本没发河道采沙许可证,可以肯定,目前茶江上绝大多数采沙船都是无证、违法采沙的。
上次上苏家事件发生后,也是水电部门向采沙老板施加了压力,采沙船才离开的。
他还提到,对于小部分“比较听话”的采沙船老板,他们会责令其有序采沙,同时收取保证金和管理费,钱全部进入县财政。
记者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采沙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河道采沙要实行许可证制度。为什么没有向挖沙者颁发许可证,却可以收取相关管理费?
周春发解释:“这也是我们的无奈之处,目前挖沙的船都是无证的,而且根本不会来办证。如果不收保证金和管理费,我们又如何管理?”
部门权力冲突的症结
周春发所说的苦衷,也是平乐茶江挖沙泛滥的症结之一。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平乐县河道挖沙管理权几度易手,造成了该县对挖沙问题长期的管理真空。大量的无证挖沙者正是利用这个空当,在茶江扎下了根。
县水电局副局长连祚军说,2002年以前,河道挖沙管理权属水电局。但2002至2007年后,审批权又放到了县国土资源局。2008年,水电局又变成了河道挖沙主管部门,但国土资源部门仍然握有一部分审批权、处罚权。
由于两个部门权限的冲突,县里没有对采沙进行规范管理。
“所以就在2008年至2010年,这些挖沙船大批进入茶江。想采沙,要办采矿证,必须要经过国土资源部门审批、采矿权招标、拍卖,最后才到我们这里办理采沙许可证。”连祚军说。
但实际上,仅投标就要花去数十万元,所以多数挖沙船老板是没有能力参与投标、拍卖的,他们也就不会到国土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更别说到水利部门来办证了。
无证挖沙船越聚越多,多到连两个部门都无法准确掌握了。
“这就造成了大家都想管,但都管不好,这两年整个采沙的管理确实是很混乱的。”连祚军说。实际上,采沙由水利部门主管,但根据《水法》和防洪法,水利部门对这些挖沙船没有处罚权。国土部门虽有处罚权,却又不是河道的主管部门。
据了解,2008年5月23日,为协调两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平乐县政府曾专门召开会议明确规定,河道采沙管理执法权暂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矿产管理部门暂不行使管理权。
记者从这个会议记录上看到,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提出,河沙作为矿产资源,理应由他们管理,交由水利部门一家管理,不仅与矿产资源法相冲突,且无法有效打击非法采沙。
僵持之下,两个职能部门对茶江的管理时有时无。
“当县里面意识到种种弊端时,茶江的现状已经很难扭转了。”连祚军说。
除了职责不清,2008年后再次担负起河道采沙管理责任的县水电局也面临现实困难。
周春发说,包括他在内,全局只有两名执法人员。而根据相关法律,他们对非法挖沙并没有强制手段。此外,他还透露,一个县里引进的招商项目,也打着取建筑材料的招牌挖沙、卖沙,他们更奈何不了。
连祚军说,水电局已经起草了一份关于整治茶江的意见,报县政府审批,“算是亡羊补牢吧,近期是要采取强制手段整治挖沙,远期计划是恢复河道”。
昨天,县政府信访办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县委、县政府领导对非法挖沙向来深恶痛绝,据他们调查,那些自称与县领导有关系的挖沙者,多是“自扯虎皮”,用来混淆执法部门视听。
如今,上苏家人与挖沙者争夺绿洲的纷争已暂时平息,但茶江上的疯狂采沙仍在继续。
我们期待,除了上苏家那片绿洲,茶江边的其他绿地也能获得片刻的喘息。 (为保护当事人,文中部分村民、村干部姓名为化名)
记者观察:疯狂的河沙
陆汝安
自从1824年英国一位工程师发明了水泥,人类的生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它。
混凝土是沙子和水泥的混合体,没有沙子,水泥无法凝结。从来源上,沙子可分为海沙、河沙和山沙。海沙盐分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因此被禁止在建筑装饰中使用;山沙杂质多,筛选成本高,不为人们所喜;河沙表面粗糙度适中,含杂质少,成为建筑工程最优之选。而且,河沙的取得也容易,只要有河的地方,就有河沙。
但是,挖取河沙对河流造成的危害也明显。科研结果表明,肆意的挖沙行为,严重毁坏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河床,破坏河床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江河断流。且由于河堤遭到破坏,汛期河道不能正常发挥行洪功能,决堤河水常对沿岸造成破坏性淹没。
从记者和有关部门的调查来看,全州花桥自然村附近湘江上的古堰之所以决口,该河段的挖沙和洗矿行为难逃其责。这不过是近年来桂林境内屡屡发生的非法挖沙事件之一。
正因挖沙危害如此之大,近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减少挖沙行为,并寻找河沙替代品,以让诸多千疮百孔的河道休养生息,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河道原生态。但现实却让人不容乐观,尽管替代河沙的人工制沙已经研制出来,但迟迟难以推广。
其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认为制止非法挖沙行为迫不及待,因为河道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眼前可以看到的,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都将为今天这些疯狂的沙子“买单”。
我们寄望有这么一天,河沙能够退出建筑市场,轰鸣的挖沙船从河道上消失。而当务之急,我们依然要不厌其烦地向有管理之责的部门呼吁一下:请你们执法必严,加大力度,尽快将非法挖沙遏制住。灵川炸船有法可依,全州当然也是如此。办法总是有的,关键是看决心有多大。
晚报短评:“伤不起”的河道
陆汝安
这一次,不是漓江,而是茶江。千疮百孔的茶江,再一次将非法挖沙问题,触目惊心地显现在公众面前。
挖沙问题之所以如此容易牵动公众的神经,缘于过度挖沙对河道的巨大危害。众多的科研结果和大量的事实已经表明,肆意的挖沙行为,严重毁坏河床,破坏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江河断流。同时,河堤遭到破坏,汛期河道不能正常发挥行洪功能,决堤河水常对沿岸造成破坏性淹没。而且,河床和河沙是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一旦被破坏之后,要恢复原有生态极其困难。
河道,真的“伤不起”!
面对已经遍体鳞伤的茶江,愤怒也罢,悲伤也罢,都对它无济于事了。此时此刻,我们愿意按捺下愤怒和悲伤的心情,为挽救茶江说出我们微弱的愿望———
在这场对茶江的戕害闹剧中,非法挖沙者固然可恨,一些村民的急功近利,以及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无力也难辞其咎。然而,清算过去并非眼下的重点,当务之急,是从当地政府到民间,都要构筑起一道牢固的“堤防”,防止非法挖沙继续上演。我们希望所有茶江沿岸的村民都能像上苏家村民一样,不为眼前蝇头小利所迷惑,为保护自己的绿洲,与非法挖沙者作最坚决的斗争;我们更希望当地监管部门尽快理顺关系,充实监管力量,对茶江非法挖沙实施有效管理。
我们觉得这样的提醒是有必要的:近年来整治漓江非法挖沙的大量案例已经表明,对于非法挖沙,按照四平八稳的常规执法程序,是无法奏效的。我们希望平乐有关监管部门能够向灵川取些经验,对非法挖沙船实行“杀无赦”,当场发现当场炸毁。只有这样最彻底的整治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住非法挖沙的罪恶之手。
此外,对于建筑行业,我们也要继续喋喋不休地多几句嘴:河沙虽然看似成本低廉,但其实代价巨大,是以对河道生态毁灭性破坏换来的。河沙的替代品人工制沙据说已经研制出来,可是一直得不到推广,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管怎么样,我们希望建筑行业早日能够找到河沙的替代品,或者降低对河沙的依赖程度。
我们深知,只有从需求源头上真正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让诸多像茶江这样的河道得到休养生息,才能让绿水常流,绿洲常在。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