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读懂的是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很多情况下的表里不一,说是无奈却又亲历亲为,理情都说不过去。按常理,对感观解释不通时就会说头顶三尺有神灵,这说明心中有怕这一说,怕什么,怕自己与周围环境不融恰,怕生活不好,怕不健康,怕死。
让人很难理解的是,中国历史上曾不止一次的遇到过“年成儿”,那时候的人多饿呀,草根、树皮都吃光了,都开始吃“观音土”了,因为营养不到位而死掉的也有成千上万的,可是飞禽走兽并没有因为人吃而减少到现在这样,不会是人们不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裹腹吧,不可能的,人们都是从湿地森林里走出来的,没有一定的捕猎技巧是不可能繁延繁荣的,难到那时的野味儿不鲜美?不如草根、树皮、观音土?任凭饿死都不愿食野味儿?还是那时的信息平台没有现在这么灵通?没有吃到的无法效仿吃到的?也许吧,媒体上展示的老鼠肉如何烹调为食中极品,至今我辈都不敢效仿。还是那时野生动物多到少个成万上亿的周围环境内就没感觉?恰好因为人们的大量捕杀才实现了生态平衡?还是那时的野生动物生命权根本就摆不到议事日程上,和现在除公务员以外的福利待遇一样?很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了,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也进化了,从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始,从中品味到了人生还有如此绝妙之处,才不顾公理和文明,不惜破财获灾,不怕影响身体健康,走上我行我素的不归路。
图表2虽然是冬季,天鹅湖畔却是生机盎然。五艳六色的衣服象花一样。
其实,保护它们的最好方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它们一些生存空间,给它们一些生活的自由,僻如,多恢复一些湿地,自然的人工的都行,等于是给它们了些经济适用房或廉租屋,条件好了,只要不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想,它们知道怎样繁荣自己的家族和种群。
图表3天鹅们很忙,虽然不用愁吃的,可得不由自主的进行角色表演,以满足好奇者猎奇。
可是又有很多的人说法不一样,一是留住这些水上精灵,说明属地生态建设政绩突出,生态环境不好,这些非常挑剔的物种能在这里栖息?二是看的人多了好呀,凡有人关注的事都应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儿,有文章说,一天都有五六千人光顾,和名胜景区比自然不算什么,可要是对旅游业不景气的地方,可不是一天就有几万元的毛收入呢。俺不是这么想的,以前没有的物种现在有了,有两种可能,一是环境确实好了,在别的地方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这里没有那样快速的恶化,就算好的,动物也不傻,当然要往保存好的地方去了。二是都不好,或别处根本无法生存了,只有如此。好的湿地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量上,植物种类多需要的有机和无机养分的种类才多,也就是污染物的种类才多,生长量大,说明养分需求量大。当植物种类和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也就是湿地功能效益最好的时候,特别是静化功能。湿地的所有物种都是奔着这一目的存在的,保护野生动物丰富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图表4空中表演。
图表5每一次都不一样,谁抓拍到是谁的。
野生动物也是如此,只有营养充分多样,才会有强健的肌体,才有可能适应生存的需求。如天鹅,没有适应远途迁徙的肌腱和骨骼,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给它们单一的补给只是救急,真正的生存能量还是得湿地提供,湿地面积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就意味着为天鹅提供食物的生产基地的萎缩,相应的天鹅的数量减少也就在所难免,很多物种都是因为失去了生存条件而绝种的。那么,在天鹅栖息区内,都有什么可以让它们选择呢,只能凭观察想象,绿色的会是它们较喜欢的,如麦苗、菠菜、水中的藻类、水边的禾本科类、吞草等块根类等,能量高的可能会有藜、苋、剌果酸模、稗、野大豆、丘麻、蔓陀萝等植物的种子,季节性湿地遗留在耕地里的大豆、红薯、花生、和豆科植物根部的瘤菌等。
是不是真的和想象的一样,很不好说,要保护就得研究,当然得有经费,没有依据的说法都是想象,不算科学,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等我们懂得湿地和天鹅了,也许所有眼前的这些就不珍贵了。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