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湿地保护成为“珍稀动物天堂”
新华社记者岳德亮、檀易晓
每隔三、五分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张睿灿就记录下朱鹮的行为动态:睡眠、觅食、起飞……
为了研究朱鹮,他从2015年起断断续续地在浙江省德清县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呆了一年半时间,每天与鸟为伴。“我负责记录33只野外朱鹮的生存状况,”张睿灿说,“朱鹮的生存对湿地要求很高,这里环境很好,也是我国南方首次放飞朱鹮的地方。”
下渚湖湿地位于德清县中部,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中心湖泊1.26平方公里,至今仍保持了原始野逸的江南水乡风貌,是浙江省湿地生态多样性保存最为完整的天然湖泊湿地之一。
虽然浙江是我国朱鹮的历史分布区,但20世纪50年代末,环境的恶化曾造成浙江朱鹮的灭迹。为重建浙江朱鹮野生种群,2008年4月,德清县林业局从陕西省楼观台引进10只朱鹮至下渚湖湿地。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负责人方盛国说,其实朱鹮在野外生存很不容易,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能够在野外繁殖孵化则更难。
朱鹮的到来“倒逼”着当地对水环境的治理。下渚湖湿地所在地——德清县三合乡(现为下渚湖街道)对矿山、生猪养殖进行大整治,39个矿山机组全部停产、整治,彻底关停192家生猪养殖场。
如今,下渚湖已经能够长期保持Ⅲ类水水质。“环境好了,百姓的要求也高了。”下渚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建根说,村民们积极参与身边“小沟小渠小池塘”大搜索行动,及时发现、清理房前屋后的小沟渠、小池塘,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去年4月初,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找到此前野化放飞的朱鹮巢,不久后发现朱鹮产蛋、孵化。基地工作人员说,小朱鹮破壳而出,真正表明野放朱鹮繁殖成功。
截至目前,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下渚湖已由原先的10只增长至216只。不论是来这儿旅游的人们,还是常年蹲守的摄影爱好者,都可以时不时地看到被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自由飞翔。
随着全境“五水共治”的推进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加强,2016年浙江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到179种鸟类,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世界性濒危鸟种。
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