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声令下,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陆续奏起了自来水涨价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北京、沈阳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
适时调整水价 当前各地水价纷纷“涨”了起来,水价再次上调,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就在坊间议论。
甚至有人认为,假如没有金融危机,水价很可能在去年年底前就已上调到位。可以说,对水价上调,绝大多数居民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了质疑:水价提高获益的到底是谁?“好比现在油价提上来了,可是普通百姓却没有受益。”家住上海长岛路兰城小区的市民李先生说。
李先生简单算了算,一般家庭开支:电费、水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每个月起码要两三百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支了,希望水价调整充分考虑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李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工资待遇没有提高,但各种收费却提得很快。而且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就负担更重了。”
“事实上,水价上涨,一方面目前的水价仍较低,供水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价格约束机制没法发挥理想。另外,长期以来,水资源结构不合理,其稀缺到什么情况,水环境治理成本多少,都有缺陷,这样的后果是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忠伯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居民的用水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相比,还是很小。水价提高对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外资促使水价上涨? “不管怎样,水价调整的节奏、步伐要合理,不能你涨他也涨。”李先生表示,供水企业应好好研究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死盯着市民兜里的钱”。
有业内专家透露,各城市要求提高水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出于成本上升和水资源节约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国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由于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2002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现在,外资参与我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