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热线接连接到热心市民的来电,反映临洪河口湿地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到人为严重破坏,亟待加强保护。
3月24日下午,记者在知情人的带领下前往临洪河口湿地,一路上,只见许多地方已经被种上了小麦,青青的麦苗长了约一寸高,很明显这些地在去年甚至更早就已经被耕种了。在乘坐简易的筏子渡过一条小河后,记者发现这里被破坏的程度简直触目惊心,原先大片大片的芦苇早已消失不见,土地已经被旋耕机开垦成了耕地。在其中一片土地上,记者发现了用于耕地的旋耕机以及用来加油的油桶等。热心市民称,变成耕地的面积至少有上千亩,并且直到现在湿地还一直被继续破坏着。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最近两年被破坏的,这些人先把收割了芦苇后的地用机器耙好,然后喷洒上除草剂等农药,这样第二年芦苇就不再继续生长了,原先的芦苇荡也就变成了耕地。“据听说这些都是一家姓张的人所为,他把这些地耙好后也并不是自己耕种,而是以每亩地一年400元的价格再租赁给别人,用来牟利。”知情者对记者说,“这些情况自去年以来就不断有人向水政等部门举报,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且这姓张的还非常横,谁举报他就对谁进行殴打,现在弄得附近许多人敢怒不敢言。”
这样的行为也让到这里游玩的市民感到非常气愤。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临洪河口湿地是我市非常宝贵的生态资源,以前经常带着家人到这里游玩,没想到今年再次来到这里却变成了耕地。“湿地一旦被破坏,是很难再恢复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在犯罪!”陈先生表示,耕地开垦后对湿地保护区的生态不可能没有影响,包括生态、生物、非生物,原先湿地里的生物链就被打破了。比如耕地的开垦,必将使一些野生鸟类丧失了适宜的栖息地,此外,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的雌鸟、卵和幼雏,人类各项生产活动的干扰也会间接影响鸟类的繁殖。“而且湿地保护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在湿地内部是不能从事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垦、砍伐、放牧、狩猎、捕捞等行为是明令禁止的。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绝不能听之任之。”陈先生说。
就在知情人带领记者在现场查看时,记者也看到了水政执法和环保部门的车辆来到现场,可能是见到水政执法的车辆也在现场,环保监察的车辆到现场转了一圈后就离开了。之后记者电话联系了市水利局水政执法支队的相关负责人,了解相关处理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会让具体处理的大队工作人员联系记者,但是直到发稿时,记者也没有接到相关反馈。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