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几只觅草的贺兰山岩羊 |
多种尝试一一被否 种群过度引发生态难题 贺兰山本身处于我国温带草原与荒漠地带的分界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岩羊目前已成为贺兰山的一个主要种群,对同区域分布的食草动物已构成了排挤。林业部门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因为食物不足和分配问题,马鹿的种群在下降。岩羊爱粗食,对恶劣的环境适应非常强,马鹿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竞争不过岩羊。 宁夏林业局森林资源处副处长白庆生说,岩羊因其繁殖力强,食量大,不仅践踏破坏草地,还吃灌木枝叶,对草场及灌木植被等的破坏能力很大,使贺兰山稀少的草场出现退化。贺兰山因其地理位置形似“孤岛”,岩羊下不了山,只能在山上活动,而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地域相对比较开阔,岩羊天敌多,生物链长,遏止因素比较多。贺兰山岩羊因为天敌稀少,因此只能靠人为限制。 1998年11月起,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承担、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完成的“贺兰山保护区岩羊种群动态及保护对策研究”课题组分不同季节对贺兰山保护区的岩羊资源及相关生境因子进行了多次考察。
胡天华说,此次调查运用环境容纳量模型对贺兰山岩羊的环境容纳量做了估算,首次提出贺兰山岩羊的平均合理容纳量为每平方公里23.6只,除去马鹿的容纳量后,理论上岩羊的合理容纳量为每平方公里17.6只。 课题组专家对保护区内大型有蹄类动物的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认为如果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仍保持在目前状况下,将不利于岩羊种群的长远保护。 课题组专家们对控制岩羊数量的对策和方法作了具体探讨和建议,其中淘汰狩猎、引种改良、人工驯化等综合治理方法认为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01年,宁夏在贺兰山苏峪口中间地段设立投食点,建立饮水点开始驯化岩羊,每天早晚两次在固定地点投放玉米。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草场压力,但与岩羊的增长速度相比较则显得“杯水车薪”。 宁夏林业局森林资源处副处长白庆生说,岩羊数目肯定有饱和的一天,到那时,由于食物不够多,草场破坏,树木吃完,则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据介绍,曾经有人提出过给贺兰山里放养一些狼来控制岩羊数量,但遭到了专家的否定。专家认为,保护是花了很大精力的,与其让狼吃掉,不如利用起来产生经济效益,用产生的收入再来进行保护。另外,引入一个新物种是一个很慎重的举动,如果狼的数量迅速增加起来,产生的危害可能比岩羊更大,更难以控制。 迁徙的提法也被否定。如果被迁徙地条件不适合岩羊生长,则不利于种群的保护。岩羊喜欢陡峭的裸岩,在食物、水源、隐蔽性上都有选择。
 |
资料图片 |
“流产”的国际狩猎权拍卖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一些过度种群逐渐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1994年,中国正式禁止对野猪的一切狩猎活动。近年来,包括安徽、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全国各地都传出了野猪肆虐的消息。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秦岭山区等地,由于羚牛过度饱和,对人身造成攻击,经常有人被羚牛顶死。每年人大、政协的提案都提出,要求把羚牛降为二级保护动物。 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认为,狩猎能人为地调节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还能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资金。狩猎活动国际上一直在开展,国际狩猎在我国也持续了20年左右,但仅限于向外国人开放,而且有着极为严格和复杂的程序和规定。 在我国,枪支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没有持枪证是不能持枪的,所以,野生动物狩猎还没有对国人开放,而在以后条件成熟后国人也可能合法狩猎。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相关条例,岩羊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狩猎是违法的。 “如果狩猎可以合法化,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白庆生说,“虽然是猎杀野生动物,但是有极其严格的限定,也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框架之内”。但受到种种现实原因的限制,通过狩猎来解决种群过度问题只处于设想阶段。
 |
资料图片 |
2006年8月13日,我国首次“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狩猎额度”拍卖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拍卖方式,对获批准的狩猎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猎捕权进行转让。据介绍,拍卖可能涉及到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等西部的5个省、自治区,但最终流产。 白庆生说,如果国家每年可以批一部分狩猎限额,这样不但有利于控制数量,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增加经济效益。但他也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不乏被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国家的刑侦手段也要跟上。 “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类型是一个重要成员。动植物种类越完善,生态越趋于平衡,越稳定”,白庆生说,“因此,国家在如何人为有效地控制动物种群数量方面的法律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