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长江全流域首次实现水土流失由增到减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黄河人家
2009/12/4 15:11: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武汉12月3日电 (记者杜若原)山高坡陡、暴雨频繁的陕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仅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但陕南的年输沙量却占长江上游年输沙量的20%。凭着“长治”工程的117亿元投入,陕南地区治理小流域1000多条,新增林草措施面积286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提高37.9%,年减少土壤侵蚀量723万吨。昔日的荒山变绿了,坡地变平了,浑浊的溪流变清了,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重归故里……

  实施20年的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产生巨大生态效益。“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万平方公里,涉及长江上中游10省(市)200多个县的5000多条小流域,扭转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08年底,“长治”工程已在长江上中游实施了七期重点治理工程,监测显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5%。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由治理前的58%下降到39%;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金沙江下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长江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首次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长治”工程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布局,将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了生态安全。综合治理工程以小流域整治为主线,坚持把坡耕地整治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条件,有效解决了生态重灾区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据调查,项目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观。

  “长治”工程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综合防治思路与对策。如三峡库区突出改造侵蚀劣地,增加可利用地,发展经果林,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移民环境容量;陇陕土石山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四荒”资源开发利用,变资源为商品优势,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丹江口库区和洞庭湖水系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充分发掘耕地潜力,提高粮食产量,促进退耕还林,减少湖库淤泥,提高湖库综合防护能力等。这些不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思路与对策的实施,对长江上中游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阅读 6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