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中心
毁湿地造田地这事,若是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之间,丝毫不足为怪。在那个年代,别说湿地,就是一个个大湖被填平的事,也并不鲜见
端午小长假,慕名到海盐“南北湖”一游。有关介绍上说它“集江、海、湖于一体”,想象江海一色,端的让人向往。但到了之后,则不免微有失望——湖是有的,江与海却都看不到。承当地人指引,最后是终于看到了江、海,但需经过一段漫长而崎岖的石子路,石子路从一工地穿过,艳阳高照,车过处黄尘飞扬,显然,你无法认同这也是景区的一部分。
但总算看到了江、海,江、海空阔,漫无际涯,江风徐来,让人心胸为之一开。回去的路上另有发现,那就是江堤外的大片“湿地”,草木丰美,白鹭时来,河道蜿蜒,水明沙软……于是欢呼雀跃,徜徉其间,不停地拍照、不停地赞叹,庆幸总算“不虚此行”。然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把大家从沉醉中惊醒——抬望眼,湿地尽头,是一大片工地;忽然记起来时路上经过的一处厂房,上面挂了一个牌子,叫什么“垦田工程指挥部”,不禁暗自叫了一声苦:“糟了!这块湿地恐怕存在不了几天!”
毁湿地造田地这事,若是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之间,丝毫不足为怪。在那个年代,别说湿地,就是一个个大湖被填平的事,也并不鲜见。但这样的事竟然在今天还能看到,不免让人五味杂陈,横生时光倒流之感。要说游客留连湿地、反对垦田,只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这样的怀疑确实让人一时无从辩驳。但换个角度想想,既然游客热爱湿地,那么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客源,如果能将湿地与南北湖景区连为一片,当地人因此获取的利益一定要比从“种粮”上得到的更多。
其中道理似乎显而易见,颇疑惑当地政府何以见不及此。一个原因,可能是南北湖景区与海塘内区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难以统筹规划;另有一个原因,则是杭州人、上海人眼里的“湿地”,在当地人眼里不过就是一“荒滩”,甚至根本不知道“湿地”这个词。于是不免想起“科学发展”四个字,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将景区规划、设计交给具有一定资质的科研机构来做,南北湖必将更加引人入胜。
□阿平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