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汇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11/3 8:42:23
|
本报记者 郑蔚 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它远在我国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此交汇;它又近在我们的案头:童年的教科书称之为我们祖国版图上“公鸡的鸡冠”。 在满文里,它叫“摩林乌珠”,意思为“马头”。俄语则称为:大乌苏里岛。 黑瞎子岛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举行了界碑揭幕仪式。以此为标志,黑瞎子岛西侧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正式划归中国,而东半部则隶属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去年,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确定,双方将共同对黑瞎子岛进行综合开发。黒\龙江省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宋希斌曾对媒体宣布,中俄双方在合作保护与开放开发黑瞎子岛的诸多领域已形成共识,其中包括“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这是实施开放开发的前提条件。” 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因此明确了“最优先”的地位。 在黑瞎子岛主岛与银龙岛之间的银龙水道上,一个“找鱼”的探头伸进清澈的江水里,鱼探仪的屏幕上立即显示:在150米范围内有多个品种、大小不一的鱼群。同船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波兴奋地对记者说:“这里鱼真多啊,这次渔业资源调查肯定收获不浅。” 其实,早在黑瞎子岛回归祖国的第二年,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专家就先后开展了“中国黑瞎子岛自然资源与生态多样性研究”和“黑龙江省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表明:黑瞎子岛共有高等植物910种,其中包括苔藓植物39科60属108种;蕨类植物12科15属29种;种子植物94科316属773种。岛上分布的主要高等野生动物类群共计有36目85科350种,其中包括鱼类8目16科74种;两栖类2目5科7种;爬行类3目4科8种;鸟类17目45科225种;兽类6目13科36种。有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白枕鹤、大天鹅、猞猁、水獭、马鹿等38种;国家珍稀濒危Ⅱ级保护植物乌苏里狐尾藻、浮叶慈菇、钻天柳等6种。 秋日黑瞎子岛色彩斑斓,黑龙江、乌苏里江里大马哈鱼结伴而来。日前,记者跟随黑龙江省林业、渔业和野生动物专家,一起去发现和感受黑瞎子岛原生态的美丽和神秘。 毕竟,黑瞎子岛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黑瞎子岛最难得,也是不可复制的价值所在。 有一位专家说得好: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今天不开发黑瞎子岛,它的原生态价值也将永远存在。 湿地:生态隔离自成岛屿 站在抚远县乌苏镇最东端的太阳广场,南面是宽阔的乌苏里江,东北方向就是抚远水道,而黑瞎子岛则隔着抚远水道与“太阳广场”遥遥相望。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郑志刚告诉记者,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就是黑瞎子岛南侧两国分界线的起点。这分界线从南向东北倾斜,从乌苏里江主航道跨过主岛到黑龙江主航道,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东部为俄罗斯,俄方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金顶闪耀的小教堂;西部为中国,中方的标志性建筑则是边防部队白色的瞭望岗楼。 当记者登上黑瞎子岛,来到我边防部队的哨所旁,看到两国的边界线实际上是一道一米多高的“红线”。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所长倪红伟教授告诉记者,从地理概念上说,黑瞎子岛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角,虽然有抚远水道与三江平原分割,但实际上仍是三江平原的一部分。它的特殊之处是呈岛屿状。正是这特殊的位置,使得黑瞎子岛湿地成了与内陆有一定生态隔离的岛屿型湿地。 “生态隔离”使得黑瞎子岛的湿地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原始性,较少受到人为破坏。我们极目四眺,主岛上高大的乔木似乎并不很多。相反,西侧的银龙岛上,时有茂密的森林。黑瞎子岛的林木以蒙古栎林、山杨林为主,还有较为高大的沼柳和遍布岛边滩涂的灌柳。沼柳为乔木,而灌柳则属灌木。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傅东风边走边告诉记者,岛上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主要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等湿地植被类型。尤其是大面积的小叶樟沼泽和苔草沼泽,这是其他保护区所少见的。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在草甸上跋涉多远,就远远地发现了一大片小叶樟沼泽,边上还有呈岛状分布的沼柳。小叶章沼泽群落和呈岛状分布的乔木,正是黑瞎子岛主岛上最典型的植被特征之一。 踏头:100年才长1厘米 黑瞎子岛湿地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沼泽则以苔草沼泽为主体。由于东北的气候寒冷,黑瞎子岛湿地的发育比较缓慢。它主要有三种湿地类型:灌丛湿地、草木湿地和水域湿地。 在主岛上寻找沼泽并不容易,这是因为主岛上除了一条简易公路外,几乎“无路可走”。我们在地势较低的草甸和小河边寻找,终于找到了黑瞎子岛的“经典沼泽”:沼泽地里凸起一个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长满了乱蓬蓬的“头发”,很像一大片人的“脑袋”矗立在沼泽里,冷不丁见着了,还真吓了一大跳。 其实,当地老乡叫它“踏头”。倪红伟告诉记者,踏头在南方几乎没有。有三种苔草可以形成踏头:踏头苔草、修氏苔草和乌拉苔草。这些苔草随着植物的生长,根系致密,将土壤和根系逐渐隆起,时间越久就越突出。有文献记载,踏头100年才能隆起1厘米,而在黑瞎子岛沼泽里,20-30厘米高的踏头很常见,甚至50-60厘米高的也有。如果按照100年才能生长1厘米来计算,那么这些踏头的形成时间就有几千年。遍布踏头的沼泽,肯定是比较原始、生态功能比较完善的湿地。 在黑瞎子岛湿地里,我们还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苔草——漂筏苔草。这种苔草很细很长,整个枝条匍匐在水面。记者壮着胆子试着在上面走了几步,感觉就像走在地毯上一样有弹性。这里的老乡称它为“漂筏子”、“红眼哈塘”。专家告诉我们,这种水生植物多厌氧菌,一旦走在上面的人掉进沼泽里,危险性很大,要格外小心。 倪红伟教授告诉记者,旱地演化成沼泽后,沼泽内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土壤变为“水成土”。这一过程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为单位。一旦破坏以后,重建生态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兽类:北方型与东北型混杂 顾名思义,黑瞎子岛上应该有很多“黑瞎子”,但这种状况或许是指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 “黑瞎子”究竟是黑熊,还是棕熊?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李晓民笑了。他告诉记者,由于当地老乡将黑熊和棕熊统称“黑瞎子”,因此“黑瞎子”就成了熊的代名词。他们考察发现,如今的黑瞎子岛植被形态以草甸子居多,这就决定了黑瞎子岛上“黑瞎子”、马鹿等大型林栖动物数量有限。在黑瞎子岛上出没的“黑瞎子”,大多是夏天从黑龙江或乌苏里江游过去的,黑瞎子是天生的游泳好手。黑龙江对岸的抓吉山和乌苏里江对岸的锡霍特山,被认为是众多林栖动物包括黑瞎子的重要繁殖地。 今年6月就上岛的黑龙江航道局的小张告诉记者,他的同伴曾在岛上远远地看见过一头棕熊。他自己则在岛上的营地附近亲眼见过狼的脚印。“不是说狼‘吃红肉,拉白屎’嘛,我顺着狼的爪子印,还真看到了狼拉的白屎。”他说。 李晓民教授告诉记者,黑瞎子岛属于东部季风区耐湿动物区的北端,北方型兽类与东北型兽类混杂,除狼、黄鼬、野猪、狍等广布种广泛分布外,寒温带针叶林典型代表动物如雪兔等,也在此安家。 东北林大的专家们曾根据动物的踪迹,对岛上的动物种群进行过平均分布密度与数量评估:全岛赤狐数量10~20只,貉30~40只,黄鼬150~160只,狗獾20~30只,豹猫30~50只,猞猁10~20只,野猪70~100只,马鹿10~20只,狍100~130只,雪兔的数量为120~170只。 李晓民认为,尽管黑瞎子岛是一个四面环水、自成体系的全封闭岛屿,但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如猞猁、马鹿和雪兔,以及中小型食肉动物如赤狐、豹猫的种群分布明显高于所在的三江平原的同种类种群密度,这种情况在全国也不多见。 时值深秋,在银龙水道的沙洲和滩涂附近,我们发现了尚未迁徙的成群的野生鸬鹚、红嘴鸥和苍鹭,这让大家惊喜不已。我们立即关掉快艇的引擎,任江水带着我们向它们悄悄靠拢,和它们一起享受阳光、江风和大自然的安谧。 |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