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滨江湿地风光。(资料片) |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赵猛
5年前,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截流,道外区民主乡胜利村的张成成了“湿地农民”,因为无地可种,老张和许多村民一样,跑到了城里打工。今年,滨江湿地旅游项目启动,胜利村负责3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村里为此成立了湿地旅游公司,解决了400多名村民的就业,老张也辞了工回家当起了船工。随着湿地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湿地已融入到了村民的生活中,村民们也依靠湿地过上了新生活。
400村民湿地“淘金”
昨日,记者来到胜利村,张成正和几位村民为村里在建的蔬菜园区盖暖窖。入冬后,湿地停了船,老张却没闲着,村里计划着打造新项目,村民们也都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忙活开了。“原来是村民,现在是员工,只要是湿地建设需要的,我们都愿意干。”老张骄傲地告诉记者,在湿地建设中,村民给村里省了不少钱,景区陆续建设的景点,用的都是自己人。
据胜利村村主任杨九州介绍,村里组建的湿地旅游公司,员工从船员、导游、保安到厨师,都是守家在地的村民,他们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一下子就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杨九州说,陆续建设中的景点有18处,每天的用工量达到200多人,除技术人员外,其他施工人员全部来自胜利村,为湿地旅游公司节省基础建设资金160余万元。村里有不少人在省外打工,还有100人左右在韩国、日本打工,听说村里建湿地急用人,在外务工的村民一下回来了50多人。他们看到了湿地今后发展的潜力,大部分不打算再“出走”了。
老村变身都市“后花园”
据了解,民主湿地景区建设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收入360多万元。目前,由老张和村民们添砖加瓦的蔬菜园区将与民主湿地配合,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采摘、餐饮一日游特色品牌。
老张告诉记者,胜利村在建的蔬菜园区共1500亩,总投资1.2亿元,将建700栋大棚,300栋温室。园区征收了部分村民的坝内地,不仅给了让村民们满意的补偿,还承诺等园区建成还要将大棚低价租给农民。老张一得知消息,马上到村委会报了名,他也想承包几亩大棚和温室。老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主要接待游客,每个温室旁都配有一栋客房,村里给配上电视、床、厨房等生活必需品,游客一入住他便赚上了一笔钱;温室里四季都能采摘到水果、蔬菜,一上秤他就又能赚上一笔。除去成本,他一年能轻松赚上6万多元,可比在外打工舒服多了。
老张告诉记者,村里现在一天一个变化,“小七队”的60栋别墅也上了施工日程,市里也在加紧修路,听说明年4、5月份就要通车了,原来进趟城不容易,现在好了,等路修好,15分钟就能到市区,这村子才和城里真正成了邻居。
小村庄的湿地游大蓝图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让胜利村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地。”杨九州说,道外区资源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前段时间影视剧组来民主湿地拍摄,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的蓝图是,在胜利村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高档文化旅游综合体。为了让记者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杨九州驱车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几圈,每到一处总要描述一番他的构想:“这里要建能容纳200人的湿地宾馆,这里是湿地餐厅,那里是酒吧一条街……”
杨九州说,目前,在建中的冬季项目明年6月份就能完工,届时将还原“闯关东”的场景:冬季的胜利村将打造成“雪乡”,在户外,游客戴着狗皮帽子、驾着狗拉爬犁,驰骋在湿地的江面上,打猎、打冬网;在屋里,围坐火炕,吃上一碗猪肉炖粉条,一切东北在冬季的特色活动在这里都能经历。同时,村里已经有意向将坝里2平方公里打造成主题公园,其中将规划高尔夫球场、直升飞机停机坪、游艇码头等高档设施,还将成立小型加工厂,生产地产品牌食品。对于计划明年6月启动的项目———20艘环保电瓶游船、80条竹筏和80台观光电瓶车,将形成水上、陆路公交线,每到一处景点游客均可随上随下……
听了村主任的构想,张成心里也有打算,他和其他村民都希望加快湿地景区建设,让这些构想早日实现,未来的胜利村村民要真正融入到湿地生活。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