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记者来信:招商引资不能毁生态、伤环保

媒体:新华社  作者:齐海山
专业号:日月同辉
2008/5/12 11:08:07

  记者日前随吉林省水土保持局检查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贯彻情况,发现个别地方招商引资工作风风火火,“软环境”治理可谓出重拳、下狠招,同时也发现部分地方已经上马或准备开工的项目没有相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相关部门还不敢查,似乎“软环境”与环境保护成了一对不可共存的矛盾。

  时下,招商引资似乎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很多地方政府乐此不疲。企业招进来,当地政府就给予一定“特权”,工商不敢查、法院不敢进。为保护招商引资成果,很多地方成立了“治理软环境办公室”,民间戏称“软办”,凡是涉及招商项目的检查、罚款等相关事宜,“软办”几乎都能“摆平”。到企业的例行环保检查,突然变得艰难起来,需要层层审批,各方面的规范、监管在发展经济面前似乎“软”了下来,长此以往,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却毁掉了。

  个别地方矿山滥采乱挖、耕地乱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污染企业建在城市居住区、水泥厂烟尘笼罩乡村……有了税源企业经济能发展,但造成的环境欠账能否用经济发展来衡量呢?在东北地区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确实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很多市民却成年累月生活在玉米发酵的气味中,这样的环境就算腰包鼓鼓又有何用。

  “招商”应该“选商”“择商”,治理“软环境”也应如此。对那些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事情理应制止,对生态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则应该继续加强,地方政府不能为了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国家提倡“绿色GDP”,地方政府更应坚决执行,不能让“软环境”毁生态、伤环保,给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阅读 66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