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聊斋(六)
“信”访还是“信”法?
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新词儿。广播里说,老百姓好象信访的多,那么不用说信法的就是少了。这好象与目前依法治国的论调有点儿南辕北辙,不是说依法治国应重新商榷,而是觉得老百姓信法的少了,我们提倡依法治国是不是有点儿没有想群众之所想。但是,没有规据不成方园,人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没有框框约束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其不是国将不国啦?
要想解决老百姓为什么信访不信法的问题,让依法治国的理念真正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必须探讨一下访和法的区别。老百姓认为的访,绝不是官下到民间那样的访贫问苦,而是民众对管辖区域政府对自己行为规范的处理有疑议,带着对政府规范社会秩序让民众遵守的条例和国家法律理解的一知半解,到上一级政府官员面前说明自己经历的事实原为,期待上一级政府官员给出付合条例、法律的理性解释。从中央到地方,不管那一级政府的执政宗旨都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老百姓就以为到哪里去请求公务员答疑释惑都是理所正当的。法,就不一样了,不管法律框框里有多少自由度,一不是老姓可以掌握的。二不仅法官可以掌握,和法官熟悉有关系的人,掌握法官眼下生活和未来的政府官员都可以左右。特别是中国官场,很多纪律和约束在特定权利面前实际上就是虚设,你不信不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样的社会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现实中并没有彻底消失。可以说,只要贪官存在,法律就有空可钻,“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虽然不是很贴切的社会行为形容,但也不能完全否认社会现实中不存在。“饿死不要饭屈死不告状”的部分群众心理,虽然不能全面诠释社会现象的不公平,但也不能说不是法律的悲哀。
老百姓为啥“信”访不“信”法?可能信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人性是活的,或许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上级公务员处理问题的理念和方式让上访群众尝到了甜头儿,或许同一种社会行为由于知识层面的原因或者公务人员悟性的高低产生了阶段差别,从而使中华文字所形成的条律有了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县、市、省和中央国家机关都非常痛恨和无奈百姓的上访行为,这到不是增加了工作量,因为不管级别再高的政府机关都设有为民服务的信访机构,如果真的没人上访,机构编制上就有浪费纳税人血汗钱的嫌疑,这是执政俭廉的最大忌讳。省以下政府机关非旦讨厌和痛恨上访行为的发生,而且每年都要为此浪费大量公务人员和财政开支去解决这些棘手的现象,每到两会期间都要对区域内的上访行为进行“围追堵截”,为什么,不知道,群众真的有问题了帮忙解决了不就行了吗,按照人之常情或法规法律认真去解决不能使其满意么?如果真有刁民有意破坏社会秩序与政府做对,按法律法规执行剥夺他们的自由难道会失去民心么?再或许真的是下级政府部门公务员政策水平低,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造成的么?年年“围追堵截”,年年上访不断,一方面说明群众“信”上访,一方面说明许多基层公务没有做到位,不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现象,如何推行依法治国?
如何让法在老百姓心中占据行为意识的位置,关键在政府,这不是老百姓的认识问题,而是政府所有执政人员的认识问题,说白了就是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他们认识到位了,还有谁不敢认识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他老人家做的顶层设计吧,几十年时间中国不是从贫穷落后攀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吗。以前,我们国家也治理贪官,谁见过有现在这样大的震撼力,政治局常委里有腐败一点也不见怪,中央军委里有蠹虫说明国家敢于面对现实了,不都是人吗,难道可以不食人间烟火?拿下头巾让群众看清自己的脸,不丑,这说明我们就是老百姓中的一员,老百姓才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才会和我们同心同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繁荣昌盛。不要把政府公务员置于法律之外,法律就会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依法治国就能落到实处。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14/11/7 15:25:24写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啊?祝踩的死全家!!!!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