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之交我路过大连黄海沿岸的在普兰店到金州登沙河一带还是发现了渐渐减少的大勺鹬。它们每年夏天从澳大利亚飞到大连黄海沿岸,是大连海岸线生态系统重要的一元素。当地人叫它们肉鹳子。而今它们生存的滩涂面临大面积被填埋,比如花园口、南尖子、庄河港、登沙河等地。
大杓鹬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又名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彰鸡,是鸻形目、杓鹬属,分布于中国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地区的冬候鸟。迁徙时经过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数量不多。国外分布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大洋州。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体长约63厘米。嘴甚长而下弯;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纹不同于白腰杓鹬的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音调平缓,如co
大杓鹬
or-ee。不安时发出刺耳的ker ker-ke-ker-ee声。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不常见,但迁徙时定期经过中国东部及台湾。在河口、河岸、沼泽地、沿海滩涂、沿海草地和水稻田中生活,多单独活动,有时与其他种类混群。性机警、甚羞怯。活动时不停左顾右盼。常以嘴插入泥中觅食。喜欢吃甲壳类、软件动物、蠕虫、昆虫、小鱼和蛙类。繁殖期自5~7月,在水域附近草地上营巢,每窝产卵4枚。分布范围 大杓鹬分布范围:中国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地区的冬候鸟。迁徙时经过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数量不多。国外分布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大洋州。
大杓鹬
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地区的冬候鸟。迁徙时经过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数量不多。
约九月份抵台过冬,翌年四月离开。栖地分布, 为台湾普遍之过境冬候鸟,少部份为留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冻原以南繁殖,在台湾渡冬族群以大肚溪口出现数量最多,曾多达三百只以上。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