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辽宁日报
一湾清水,两抹绿意,亭台廊阁掩映……锦州用时1年半完成“两河”治理总面积976公顷,治理后的小凌河和女儿河成为集生态带、文化带、健身休闲带、旅游带、安全带于一身的城市水景区;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锦州今年开展的海岸带专项整治让124公里海岸带变成一幅幅呼之欲出的海岸美景;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建设中的锦州南山公园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面积752公顷,将建成城市山林区、林地休闲区、生态发展区三大生态功能区。青山环抱,北湖南海,山水成趣,人在画中。锦州百姓对青山绿水好生态的获得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环保问题上不主动、不积极,几乎成为一些地方的通病。跑项目、招商引资都很积极,但涉及治污抓环保,一些地方就推三阻四,甚至帮助违法排污企业四处求情,指望“法外开恩”。环保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愈演愈烈,表面看是政府把关不严、环保法规落实不到位所致,但从根子上说,是一些地方领导的发展理念出了问题。对于环境问题,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但一些人还是满脑子“谋发展”,将生态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相对立。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这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从发展阶段看,我们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基本前提;从民生诉求看,民众已从以前的“求生存”转变到现在的“求生态”,从以前的“盼温饱”转变到现在的“盼环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其对辽宁发展的重大意义越发凸显,绝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绿色发展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们既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能源、资源消耗的“减法”。为此,要让“制度屏障”严起来,在考核和问责上下功夫,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落实生态环境破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我们所走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好山、好水、好空气都能“当饭吃”,这也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张 健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