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河南淅川:人工湿地构筑渠首生态屏障

媒体: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5/8/28 19:43:43

8月下旬,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快乐驿站农家乐宾馆附近看到:一片绿意盎然的芦苇正迎风摇曳,宾馆排出的生活污水流经芦苇丛下面的小池变成了汩汩清水。

“人工湿地既能够美化环境,同时又能净化水质,我们这里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还能再浇花、种树、冲厕所,方便得很。”农家乐宾馆负责人寇清顺告诉记者。

这是淅川县人工湿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净化水源地水质,该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启动了“2+10”项目,“2”是指1个库区河流入口处和1个重点集镇的人工湿地建设工程,“10”是指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和5个移民新村的人工湿地建设工程。“人工湿地通过管网收集生活污水,在隔栅池中进行固液简单沉淀分离后,再进行生物厌氧池分解,最后陆续流入潜流及表流湿地池,经过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处理,达标后作为植物生态用水或排放到自然界中。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管理简便易行,不需动力不需运行费用,后期管护成本也十分低。”淅川县环保局副局长余国公告诉记者。

上集镇槐树洼村利用人工湿地模式建设了日处理能力3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一套,通过管网将75户群众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人工湿地在自然净化污水的同时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人工湿地式污水处理系统,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还能稳固土壤,美化环境。”上集镇槐树洼村群众李金柱对记者说。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县还对水位线在150米至171米之间的40余万亩丹江库区消落地进行综合生态治理,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带,重点栽植水草、垂柳、杨树等耐水性植物,全面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如今,漫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随处可见一排排芦苇、竹柳、美人蕉迎风起舞,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人工湿地景观,为守护一库清水构筑起了牢固的生态屏障。

阅读 121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5/8/29 19:09:09写道:
南水调水工程,直接受益人口1.1亿人。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向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河北34.9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亿立方米。
游客于2015/8/29 17:57:33写道:
今年河南大旱,说什么也不放水,说是给北京人用的,我去你麻辣隔壁
游客于2015/8/29 16:03:13写道:
向淳朴善良的淅川人民致敬!
游客于2015/8/29 13:42:15写道:
我这里四周都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河南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
游客于2015/8/29 12:32:58写道:
伟大的河南人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